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积极探索撂荒地“三治”模式,力保粮食增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期:2020-8-21 10:54
阅读:854 回复:0
原标题:遂宁安居: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初秋时节,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圆坝村撂荒地复耕复种示范片里,稻田相继成熟,与周边的村庄、树木、山林、河流构成一幅山水画卷,美不胜收!但很难想象,这里一年前还是连片的撂荒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如何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双增长”,土地是关键。

安居区坚持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六稳”“六保”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近几年来土地撂荒突出问题,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分析耕地撂荒原因,深入村组、入户到田,一户一户地查、一块一块地落实,分类指导,通过实施连片撂荒地、分散撂荒地、零星撂荒地“三地”共治,全域推进撂荒地复耕,有力保障粮食扩面增产,2020年全区粮食播面达117万亩,预计产量可达40万吨。

作为劳务输出大区,安居区大量劳动力外出,要想复耕撂荒地,首先要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去年11月,安居区通过撂荒地大排查,把50亩以上的连片撂荒地梳理出来,建立撂荒地招商项目库,集中向意向投资者推介招商,引进业主“带治”。

“圆坝村土地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发展水稻产业。作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看到土地撂荒觉得很可惜,安居区又有优惠政策,我就下定决心到圆坝村进行撂荒地复耕。”安居区巧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巧说,他通过招商项目库流转了500亩地发展水稻产业。

撂荒地面积在5-50亩之间,较为分散的,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代耕“领治”。今年初,圆坝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将撂荒地入股村集体,村集体再将撂荒地整体打包流转给农机合作社,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也让村民有了收益。目前,全区已招引农业项目业主58家,复耕连片撂荒地达到1.4万亩,增加粮食适度规模种植面积1.1万亩。

针对撂荒地面积不足5亩、地块零碎的,通过引导农户邻里帮耕“自治”,让农户自主复耕。依托三家大米、安居红苕等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产业化联合体,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没想到我们这点‘巴掌田、鸡窝地’也能变成‘致富田’。”该村62岁的老人杨文平说,以前圆坝村就是典型的“三荒两闲”(地荒、田荒、村荒,人闲、房闲)村,主要原因是圆坝村沟窄坡多,是典型的丘陵与平原间的过渡地。耕种难度大、收益少,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或是举家外迁,土地渐渐撂荒闲置。而如今,圆坝村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沟凼路池等基础设施呈体系化分布,真正将“撂荒地”变为了“致富田”。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抓好农村撂荒地集中整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必须多措并举,一方面我们在政策、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土地‘紧俏’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让土地‘值钱’起来。”安居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文林说。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