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天津市瑞恒茂新能源公司响应国家盐碱地治理号召,开启打造“黄骅市盐碱地改良种植芦竹‘生态 + 产业’示范工程”首期826亩试点项目,并正式吹响开工号角。这一项目将作为环渤海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重要实践,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瑞恒茂新能源公司精心培育的多倍体芦竹“绿州一号”,实现了“以种适地”的改良突破,推动盐碱地治理从被动的生态修复迈向主动的价值创造。
“绿州一号”能在含盐量达0.6%的土壤中茁壮生长,并且拥有一次种植持续收获20年的生长优势。配合瑞恒茂自主研发的淋盐剂、土壤调理剂与智能灌溉系统,可通过“以草养地”的可持续生态修复,实现盐碱地“以改促产”的协同发展,让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项目开工现场,总工程师王金山介绍:“经过持续种质优化后,瑞恒茂绿洲一号品种具有非常优秀的抗逆性。其作为生物质燃料具有极高的热值,达到3900 - 4400大卡/千克,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超过86%,既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又能制造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强大力量。”
此次开工仪式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热切关注,凝聚着各方期待。示范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收获40万吨及以上芦竹干基原料,创造产值2.2亿元。瑞恒茂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张德龙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芦竹为纽带,采用订单式种植、保底回购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开展芦竹种植,使盐碱地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据悉,黄骅市芦竹 “生态 + 产业” 示范工程旨在通过改良万亩盐碱地种植芦竹,打造出生物质的 “矿山”,作为原料基地配套给天津氢基产业园、生物质零碳产业园,通过构建 "改良-种植-加工-应用" 的全链条模式,推动津冀两地产业绿色升级。“芦竹矿山”有望为天津引进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千亿级项目,成为生态产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