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高鸣
发布时期:2025-4-21 13:58
阅读:534 回复:0
据了解,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就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将超过1500万人。

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腾笼换鸟”式产业升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工信部统计显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浙江某服装企业引入AI裁剪系统后,用工量缩减60%。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进城青年返乡。反观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实施一系列支持返乡创业的具体措施,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一是注入资金活水,浇灌创业花开。江西赣州“乡村CEO”培育计划是资本赋能的代表,该市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创业者凭“人才信用证”可获50万元无抵押贷款。返乡青年用这笔钱打造“脐橙元宇宙”,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果树成长轨迹,项目上线半年带动果农溢价增收35%。

二是打造培训体系,培育新农人队伍。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区,“数字新农人”特训营的课程表令人耳目一新,包括无人机植保实操、直播话术设计、农产品期货分析等,这种“理论+实操+资源对接”的培育模式,被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双创园区。

三是加强服务保障,解除返乡人才后顾之忧。四川推出“乡村人才绿卡”制度,为返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专属服务,返乡人才凭卡即可享受特约门诊就诊、子女重点学校入学等权益。政策实施3年间,四川农村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量实现倍增。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农村公路总里程近10年间增长18.5%,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8%,农村发展正迎来重大机遇,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筑梦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新一代劳动者的选项。湖北每年新增返乡创业者超过6万人;贵州正安县的吉他产业园吸引3000多名农民工返乡,年产吉他超200万把。

与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不同,新生代创业者正以跨界思维重构乡村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平面扩张向立体增值的结构性嬗变。总的来说,当前返乡创业活动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在产业形态方面,实现“接二连三”的产业跃迁。江西婺源篁岭古村的返乡创业人员将辣椒、玉米的晾晒场景打造成“天空之镜”摄影基地,并开发农事体验课程、推出“晒秋盲盒”文创产品。2024年,这个海拔1260米的山村接待游客270余万人次。陕西袁家村创业者用“面粉经济学”玩转产业链。在小麦种植环节开设农学课程,在加工环节建起透明工坊,在销售环节衍生出“关中印象体验地”。从“单脚跳”到“三级跳”的转变,让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提高至8万元。

在经营模式方面,数字技术正重塑生产方式。江苏沭阳花木市场创新应用“云种花”模式,主播在直播间演示多肉植物组盆的过程中,智能大棚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上传数据,AI系统自动调节补光灯强度,沭阳花卉电商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如今,数字化工具已进入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黑龙江建三江农场的无人插秧机通过5G网络接收指令,作业精度达到±2.5厘米。四川丹棱柑橘种植户应用手机APP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节水60%、节肥30%。

组织结构方面,利益共同体激活沉睡资源。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快速发展展现了组织创新的力量。返乡青年创立“酸笋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纳入标准生产体系,由年近80岁的资深工匠负责把控传统发酵工艺,“95后”质检员用pH试纸检测酸度,物流团队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原料流向。这种“代际分工+技术赋能”的模式,让柳州螺蛳粉产业带动30万农民增收,每碗米粉串联起25个就业岗位。返乡创业联农带农机制已演化出丰富形态,福建古田县金融机构针对食用菌产业推出福菌贷、福菌卡等特色金融产品,年均发放食用菌产业贷款10亿元。重庆巫山乡村旅游合作社实行“资源作价入股”,村民的老宅、果树可折算成股份参与分红。

作者:高鸣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