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依托优势资源探索新型农村集体多元化发展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仝志辉
发布时期:2025-4-18 10:37
阅读:282 回复:0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自财政部启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尤其是2016年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补短板、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初期认识不一,但随着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即将施行,各地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应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增强经营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实力,要在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稳健发展,要防止增加超出偿付能力的债务等。在推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形成多元化发展路径,整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资源开发型,农村集体依托自身土地、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通过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具体运作来看,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通过公开招标、入股等方式将集体资产承包给企业或个人,或由集体成立企业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开办农场、林场、矿山、景区等。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适用于拥有丰富且易于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具备外部通达条件的农村集体。以福建省永泰县芹草村为例,该村以每股1万元号召村民入股,募集资金5000万元,成立芹草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发千柱峰景区并与4A级景区百漈沟串联成线。村集体每年分红占景区经营利润的10%,分红所得30%由村集体留用,70%平均分给所有村民,少数未参股村民也能享受红利。

二是产业带动型,农村集体通过引进、培育或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打造产业链从而实现集体和农民共同增收。集体可以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也可以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或成立企业参与深加工、销售等环节。该模式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适用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参与意愿强烈、能形成产业链的农村集体。例如,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围绕关中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旅游+餐饮+加工”产业链,带动90%村民参与经营,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

三是服务创收型,农村集体通过为农民、企业或社会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包括利用闲置房屋、场地等资源开办农家乐、民宿和仓储,组建劳务公司、农机服务队等为农民提供服务。该模式投资较小、风险较低,能有效盘活集体资产,适用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具有一定区位、资源以及技术优势的农村集体。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领办年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全村3306亩耕地,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浇水灌溉等管理经营,提供粮食生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2023年合作社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15万亩,年收入8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4万元。

四是资产经营型,农村集体对集体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分红。集体通过公开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房屋、设备、土地等资产,或整合资源组建经济实体,从事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或投资其他经营主体获取收益。该模式能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适用于集体资产相对较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农村集体。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通过物业出租、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资产增值,2023年村、社两级集体资产总额达591.92亿元。

除了发展模式差异,各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也有不同组合。山东省烟台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政府出资、集体资源作价入股等方式形成集体股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还有一些地方通过“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公司”等方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整合各类资源资产要素方面,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河北、山东、辽宁、四川等地主要通过发展村集体主导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来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增加集体土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产品规模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此外,有些地区通过集中公共资源、闲置宅基地等方式创造基础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文旅、民宿等产业;有些地区推动乡域、县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中使用,形成联合体在资源整合上抱团取暖;还有些地区通过建立中心村党委、联合党委等方式,促进不同村庄资源互补、融合发展。

作者:仝志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