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专家视角 查看文章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

来源:学习日报 作者: 仇焕广
发布时期:2025-4-16 10:14
阅读:65 回复: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
——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这篇重要文献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对于开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和重点难点,更决定了强国建设的成色和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但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成为农业强国,还应在世界农业发展或农业某些重要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具备较大的总量影响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必然需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保障和发展基础基本具备。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有能力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全方位保障。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紧迫。一方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迫切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另一方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节点迫切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准确把握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明确发展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最重要的要求,是依靠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依靠自己的供给满足自己的需求。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年消费量很多接近或高于国际贸易量,有些甚至高出数倍。巨大的消费量意味着,立足国内生产基本自给、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将始终居于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优先位置。

人多地少、资源瓶颈的现实约束,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资源就那么多,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立志补上短板弱项,还要立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突出抓生物技术,针对我国最紧缺的粮食品种和资源性农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挖掘增产潜力。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全面赋能农业生产要素的能力,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领域核心技术掌控力。

大国小农、小规模农户数量庞大的基本国情农情,要求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来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小农户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面。小农户生产是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存在的必然现象,应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抗风险能力、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顺应基本国情农情,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坚持不懈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的积极性,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资源禀赋多元的特征,要求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多元化是我国农业的突出优势,表现为农业资源禀赋多元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业产业、产品类型多元。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充分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通过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时代特征,需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必须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低碳乡村成为现实,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注意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系统谋划、统筹兼顾,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扎实推进。

坚持系统思维。农业强国建设涉及一二三产业各领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需要统筹协调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明确路线图和施工图,加强规划衔接,保持工作连续性,避免“翻烧饼”,严格执行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把农业农村发展置于优先位置。

顺应科学规律。农业强国是在培育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久久为功的结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顺应农业发展客观规律,谨防操之过急导致欲速不达。要结合国情农情和发展阶段要求进行创新改造,加强和创新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支撑,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注重因地制宜。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省份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差异,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要明确产业发展优先序,重点突破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业和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激活各类经营主体能动性,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群体。聚焦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作者:仇焕广  来源:学习日报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