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专家视角 查看文章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乡村振兴网 作者: 原创
发布时期:2024-12-30 20:42
阅读:1291 回复:0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深入阐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此次会议再次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助于形成更大发展合力,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其一,会议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这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将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种粮补贴等。同时,我国还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其二,会议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与2023年相比,今年会议基于县域范围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也体现出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的思路,未来我国将推动进城农民拥有更多的“增收渠道”,不再将农民增收的来源局限在乡村。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决策与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乡发展的总体框架和行动指南。今后可关注以下重点:其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和落户,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公共服务。其二,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品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其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要素双向流动,深化户籍及相关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强化城乡联动,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首先,现代化都市圈是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我国将通过合理规划都市圈内的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城镇体系。强化都市圈内交通联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便捷性,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促进都市圈内的产业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次,超大特大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将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增强城市治理效能。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县域经济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我国将根据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加大县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