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以党建为统领,实施“村村百万、千万倍增”行动,通过优化组织体系、深挖资源潜力、汇聚多方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共富先行。全区17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突破1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超千万元村21个,被列入省级共同富裕双试点区。
优化体系、集成政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党建大统筹、大联动、大整合作用,架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是构建“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工程”,纳入镇街综合考核体系和组织重点工作项目库,通过“周问效、月调度、季研判”,拧紧责任链条。针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实施“一村一策一专班”政策,量身定制综合施策方案,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做到精准化对接、差异化扶持,推动18个重点村消薄攀高。二是迭代“一体联动”的政策机制。区委、区政府出台《路桥区党建引领“村村百万”共富先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出强村公司带富、物业支持领富、村办产业致富等5项政策12条举措,制定“一年清零、两年提升、三年提质”共富先行目标,配套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债务防范化解、协同研判等机制,及时消除风险点、制度堵点,增强抓落实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打造“一力担当”的雁阵队伍。坚持把优化村干部队伍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和后备人才“薪火计划”,定期开展“头雁领航·村村提升”“五好双强·星级争创”擂台赛,搭建“学历教育+集中培训+跟班实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目前全区村班子大专以上学历达57.84%,80后、90后村干部占比26.27%,24人获“兴村治社名师”等省级荣誉。
深挖潜力、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拓宽发展路径。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做强特色优势,推动农村“三资”活起来、村办产业旺起来,实现村集体“自我造血”。
一是空间盘活推动“变废为宝”。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鼓励村集体开展土地整村流转,按照30%货币补偿+70%物业安置的方式,优先兑现被征地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留地返还指标,累计盘活村集体留地15宗270亩。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整顿提升行动,盘活空间1.9万平方米,以委托出租、合作开发等方式,导入共富工坊、创业课堂、共富直播间等功能型项目63个,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资金扶持注入“源头活水”。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整合水库移民、薄弱村发展等项目政策资金,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兴建、购置优质经营性物业项目给予补助。近3年补助村集体购买商铺等物业支持项目共计3767万元,惠及52个村(居),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增收5万元。实施“红色数智金融助富工程”,撬动更多资金投向农村,实现村集体授信全覆盖。三是产业兴旺点燃“动力引擎”。围绕“一村一品”,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因势利导发展智慧农业、特色果蔬、标准厂房、物业租赁等多种业态。同时,立足区域民营经济发达优势,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兴办市场,推动市场业态、模式持续变革。目前,全区村社中有村办、混合所有制市场41家,年总成交额超300亿元。
外引内联、组团帮扶,多元参与凝聚发展合力。发挥党建凝心聚力作用,推动国企践行社会责任、强村发挥示范效应、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实现村集体“抱团补血”。
一是村企结对强化创富支撑。按照订单生产、工程承接、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组建强村公司50家。鼓励辖区国有企业通过导入优质项目、优质地块、优质产业等形式,结对帮扶强村公司,贯通政府、社会两侧资源,保障村集体取得长期稳定收益。7家国企已累计实施结对帮扶项目18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千万元。二是以强带弱提升帮富成效。深化党建联建机制,以“1+ 3+X+N”模式组建联合党委,其中“1”为联合党委书记,“3”为专职、兼职、轮值副书记,“X”为联合党委成员,“N”为强村惠民蹲点组、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干部等服务团队,实施“1个共性项目+N个个性项目”培育计划,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累计推动27个农村片区联合党委落地共富项目295个,打造山水田园、未来乡村等7个精品示范片区。三是鸿雁归巢激活带富动能。深化在外优秀人才带富工程,成立镇级“千万元”带富基金,引领34个公益基金筹集资金近1亿元,累计落地带富项目92个、总投资超90亿元。实施“入乡筑梦”青年引育行动,引导优秀青年人才入乡创业、回村任职,培优育强“新农人”队伍,目前已打造乡创空间3个、青创工坊58个,打造“全国百强电商产业示范村”等一批示范项目。
作者:陈文博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