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多渠道扩大有效投资为农业农村发展引来活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期:2020-7-15 14:06
阅读:770 回复:0
从去年以来,受宏观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连续8个月的负增长。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雪上加霜”。一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13.8%,其中占比最大的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6.9%。

为应对农业农村领域投资下滑的压力,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规模,健全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此次《意见》是继今年《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出台后的又一个重要文件。农业农村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影响农业稳产保供,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意见》的出台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适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农”领域短板仍十分突出

龙文军认为,尽管加强农业农村投资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业农村投资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一是地方政府对项目的具体需求不明确。很多地方表示缺少投资项目,但是对真正需要的项目目标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考虑,使得一方面喊缺项目,另一方面真来了项目却不知如何干。

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项目的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要么不能兑现,要么只能部分落实,使得项目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社会资本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农业农村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即使政府的投资带动,社会资本自身的资金量也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使用不够。

四是农村各类投资的风险大。当前农业农村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等,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农村服务业等的投资回收时间推迟了一年甚至更长,有的投资甚至难以撑过灾害的打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因素,必须全力补上。

多渠道增加投资亮点多

姜文来认为,今年的“三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大的影响来自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在全世界蔓延,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国内的经济形势虽然和世界相比相对乐观,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可预见的,特别是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这为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增添了重大障碍。“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如何保障农业农村投资,快速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更为重要。”姜文来说。

为此,《意见》提出多渠道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力度,主要措施集中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三方面。

姜文来表示,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党和国家依然将补“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放在至为重要的位置上,筹集资金千方百计予以保障,这是和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和亮点,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高度重视。

龙文军认为,《意见》提出的这些支持措施与往年相比亮点颇多,比如强调政府部门的作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发国家和地方专项债券投入,可按规定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真正让财政资金起到“优先保障”作用。

在《意见》提出的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方面,龙文军表示,支持社会资本发行信用债券和股票,注重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积极防范投资风险,使担保和保险在防范投资风险方面真正起到作用,这些都是此次措施的亮点。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