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专家视角 查看文章

张红宇:农村改革要往纵深推进 坚定不移将农村改革进行到底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中国农村网
发布时期:2024-7-30 18:13
阅读:1488 回复:0

张红宇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实践路径,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强调“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农村改革要往纵深推进,化解以前难以化解的矛盾,走以前无人走过的路,坚定不移将农村改革进行到底。

锚定改革目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要求。为此,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重中之重,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实现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由跟跑、并跑到领跑,尽快跻身于世界农业科研强国,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充分释放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多元的优势,大力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瞄准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全球领先方向,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大幅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球农业竞争力,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成功跨越。在促进农民现代化方面,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不断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效率,使农业从业人员获取社会平均收益,致力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求,实现城乡居民均衡发展。在促进农村现代化方面,继续强基础、补短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投入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由解决“有没有”过渡到解决“好不好”,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美好生活情景,同时要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开展民生建设,切忌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目标。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走出一条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塑造人口大国现代化的全球样板。

落实改革重点。改革既要突出目标导向,也要突出问题导向,必须通过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活各类资源要素,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提供改革动力。巩固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要抓好承包地改革。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对试点地区延包做法进行提炼总结,为实施完成好全国土地延包工作夯实基础,让承包农户有稳定预期。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承包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土地规模及服务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前提。农业经营制度创新,要有利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作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最重要主体,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发展农民的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具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具有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农业从业人员,造就一支工匠型、创新型、复合型、管理型多元化的乡村人才队伍,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村产权制度创新,要盘活用好集体拥有的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在此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丰富农业经营体系内涵,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让成员共享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带来的红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要遵循世贸组织规则,更要体现中国特色。公共财政要向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普惠金融与农业保险要在农业防灾、减灾、抗灾方面释放更多的功能绩效,为农业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为农业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探索改革路径。改革是探索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通过实验、总结、推广的办法取得改革的突破是过去成功的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不难觉察到无论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抑或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建立,都是通过试点试验的方式,不断纠错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央的决策部署,离不开经济社会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也离不开局部试验试点、整体推广和地方大胆创新的办法路径。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样要遵循这个规律。从方法论讲,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认同感。当前要重点抓好与农民群众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农村承包地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维护好农民权益的基础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前提。与此同时,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各种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经营制度,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人力资本生成的办法路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有利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方式方法;总结各地出台的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美好的改革举措,为全局改革提供鲜活的案例。

强化改革举措。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释放全社会的积极性,强化各种要素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农业发展,要将改革举措放置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这个核心要求上来。强化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刺激,作为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纵向利益补偿机制后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要尽快出台粮食产销区省际间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办法。同时,探索依据种粮农民生产粮食和出售商品粮数量,加大钱粮挂钩的补贴政策力度,探索建立倾斜性的价格、补贴、金融保险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十五五”规划开始,以五年、十年为时间节点,瞄准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倾斜性政策,千方百计促进这些区域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实现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区域之间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发展,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和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创造条件,实现城乡互利、互惠、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

作者:张红宇 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原司长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来源: 中国农村网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