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专家视角 查看文章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发布时期:2024-5-20 12:53
阅读:466 回复:0

【核心提示】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提高农业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带动农业生产实现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出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推进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也将成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提高农业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技术追“新”发展逐“绿”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带动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经济价值。智能化农业装备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农业,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带动农业生产实现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出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源自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且具备高科技含量、高效能表现和高质量属性的生产力形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要素回归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同时,农村和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配置组合方式也将实现同步跃升,促进农村发展方式更加可持续、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等的发展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率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强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缩小了城乡差距,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伴随越来越多具有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绿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更好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产业融合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它强调的是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生产力根本性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依赖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方式,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坚持不懈推进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智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应用。例如,推广精准灌溉、智能温室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高效配置。通过技术手段与工具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与“质”。“新”指的是这种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它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质”则强调创新驱动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推动生产力跃升和发展质量提升。要深入推进农业领域的模式与制度创新,这既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也包括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地区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将农业生产与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结合起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乡村新兴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就业与增收渠道。

理念引领人才下乡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依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要求通过生产要素的关系重组、生产关系的整体变革和社会制度的转型升级,以理念和制度变革破除生产力发展束缚,提高生产效率。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和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活力。

文化与科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从来密不可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包含在结合本地区优势物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改造、升级、创新传统产业。乡村文旅就是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需要以传承和挖掘乡土文化为前提,打通新技术应用于乡村文旅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旺盛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幸福产业的持久效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效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管理和创新都要依赖人才发挥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强化农业领域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的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武荣,系内蒙古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