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亮的村歌缭绕着村庄,散落建德各地的文化礼堂,赋予农村和农民以充盈的文化力量。农村文化,正依托着文化礼堂重新释放出瑰丽的色彩。
文明之风,吹进心田。截至今年8月,建德全市共建成文化礼堂153家,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2019年底,建德全市229个行政村还将实现礼堂全覆盖。
打造村庄文化地标
推陈出新建礼堂鲜活样本
漫步建德大地,153家农村文化礼堂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散落”,它们凝聚起人心,也凝聚起乡村文化的精气神。
2017年,建德市自加压力、迎难而上,结合德文化地域品牌打造,以建设乡村振兴“文化综合体”为目标,制定了“建德市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方案”,让“德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
“二四六”工作模式,开启礼堂新风向。建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二”指的是“建设全覆盖、管理全星级”。此外,他们还深化了“四驻堂”的礼堂管理模式,即理事驻堂、乡贤驻堂、干部驻堂、协会驻堂。同时,他们还要打造文体娱乐“惠民堂”、乡风文明“育德堂”、产业发展“展示堂”等于一体的“六品堂”。
今年,建德市将打造50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占过去5年总建成数的39%,建设任务压力前所未有。对此,建德市建立农村文化礼堂要素破解制、设计背书制、挂图作战制、督查通报制“四大”工作机制,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在资金保障上,建德市财政将文化礼堂建设补助标准从20万元/家提升到了50万元/家,同时建立了“建德市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村社出一点、乡贤能人捐一点”的资金筹集机制,有效地缓解了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压力。
能人志士下乡来,文化礼堂更精彩。建德市组建了乡村振兴特派员、市委讲师团、“德文化讲师团”等宣讲团,重点打造“德文化乡音讲习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等建设内容,用建德方言、群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
“我们还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和好邻居、好儿女、好婆媳等评选活动,既净化了乡村人文环境,又促进了乡村治理。”建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建德市还要点亮“礼堂经济”。在建设礼堂过程中,建德市尤其注重礼堂和产业、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要素,把文化礼堂建设与产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布局,形成“文化礼堂+”的产业链。
播下一粒种,收获满园春。建德正迈着坚定而踏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文化盛宴,让文化礼堂如大地上点点繁星,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
走心设计多道把关
乡村文化礼堂美出新高度
在建德乡村,文化礼堂的“颜值”越来越高了。
“农村文化礼堂能否让人想去、愿意去,‘第一印象’极为重要。”建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他们坚持“设计先行”,村书记是本村礼堂“总设计师”,乡镇(街道)要进行“头脑风暴”把好第一关。
农村文化礼堂要讲求设计,就是要理清村史文脉,把散落于民间、存活在百姓记忆中的“活态”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个特色项目,彰显文化礼堂的生活化、地域化、个性化特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礼堂新格局。
巧思之下,富塘村的百年祠堂,成了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礼堂。
在富塘村,胡氏宗祠两侧栋梁上高悬的“尚书第”牌匾十分醒目。门口正对着的是高大的戏台,两侧栋梁上共挂有18幅胡氏先贤人像及其忠孝故事。礼堂一角是“幸福剪吧”,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另一侧是“幸福读吧”和“幸福拍吧”,村民们可以免费看书和拍摄全家福。
“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提升文化礼堂内涵的同时,也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富塘村总支书记邹建红说,村里有胡氏、毛氏、江氏三大祠堂。他和村两委班子一合计:何不把闲置的祠堂盘活起来,打造为民俗体验、历史展陈、产业展示等于一体的文化礼堂?
在胡氏宗祠,村里成立乡了贤理事会,制定乡贤理事会制度,定期开展乡风评议;在毛氏宗祠,村两委班子修复了毛氏故居为“富塘村谱牒展陈馆”,展示着村民的家风家训;在江氏厅堂,展示的是紫云英花、荷花、菊花等产业。
如今的富塘村,道路整洁、邻里和睦,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民居外墙上,随处可见“忠孝”文化的彩绘故事。不起眼的荒地上,都种上了赏心悦目的花朵,摇身一变成了小公园。
富塘村的故事,只是建德文化礼堂的一个缩影。在大同镇,宣传委员黄光辉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大家尤为重视营造礼堂文化氛围,在设计上下大功夫。礼堂设计稿审定后,由建德市、镇、村三级签字,并按照“一堂一档”记录在册。
牌楼村以“舌尖上的嘎嘣”为特色,在文化礼堂推出了牌楼冻米糖;丰畈村喊出了“拉长的记忆”口号,打造丰畈童氏拉面;伊村村以“闻香采茱萸、登高望伊村”为主题,装扮礼堂形象……
据统计,目前建德已经有50多个文化礼堂完成了设计方案的审定,村书记等还签订了“设计背书”。
招募“礼堂经理人”
优质乡村德文化“火”起来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但阻挡不了大家来建德当“礼堂经理人”的热情。
这是建德市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今年6月,建德市发布了“百家文化礼堂喊你来当经理人”的活动公告,向有志之士敞开了怀抱:只要你具备投资实力、设计水平、活动策划和市场营销能力,欢迎加入文化礼堂的建设、策划和运营队伍中来!
很快,招募消息不胫而走。今年8月,首批“礼堂经理人”候选人走访了胥江村、镇头村、三江口村等5个农村文化礼堂。乡村之悦目、乡民之热情、乡风之淳朴,令大家眼前一亮。
建设文化礼堂,“建德模式”日趋成熟。建德市文礼办负责人介绍,除了招募“礼堂经理人”,还要打造礼堂服务“共享圈”,创设礼堂文化“体验区”,把“乡村会客厅”做得有品位、有品质、有品格。
而如今,建德已经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美丽建德”建设,尤其是“美德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很多文化礼堂内有乡规民约,家风家训墙,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诚信品德意识,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新风尚。
农村文化礼堂,或许不是村里最高级的房子,但一定是如今村里极具人气的地方。晚上7时许,天色渐暗,阵阵宛转悠扬的音乐声从新和村文化礼堂传来。舞台上,婺剧《辕门斩子》正入佳境,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婺剧唱毕,有人从观众席上起身上台,开始表演下一个节目。“今天腰鼓队和器乐班还没出马呢!”75岁的村民方法林说,自从加入了村里的艺术团,身子硬朗多了,心情也开朗多了。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新和村艺术团不断扩容,成员已达53人,最大的75岁,最小的8岁。“现在每天的文艺排练和培训活动排得满满当当,而且每周的表演节目都不重样。”艺术团负责人吕桂芳说,“我们还和相邻行政村结对,互送精彩节目。”
文化坚守,彰显着农村文化礼堂的特色和魅力。这些“送文化”“种文化”的方式,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真正做到了以民为主,为民所用。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优质乡村德文化也“火”了起来。
“礼堂+”开启新路径
乡村振兴有了“文化综合体”
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文化如根,凝魂聚气。
而建德早已突破了惯常思维,谋划出了一条“礼堂+”的新路径:通过打造文化娱乐惠民堂、党建理论宣讲堂、乡风文明育德堂、民俗文化传承堂、和谐乡村议事堂、产业发展展示堂等“六品堂”,使文化礼堂具备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绿水青山间,走进镇头村,巷子两侧“小人书式”的墙画,直通到百米开外的文化礼堂,连成一段村庄往事。
“1964年,天降大旱,镇头大队一致决定在村庄后源溪上游修水库。”“1971年,村里终于修成了高32.3米的镇头水库,从此6000多亩田地得到灌溉……”
边走边看,故事看完了,也就到了镇头村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占地506平方米,砖木结构显得古色古香,墙上贴着村民们的美好生活照片,二楼为古色古香的小人书图书馆及火花文化厅,共有图书5万册,其中小人书近万册。
短短半年,镇头村从平淡无奇的小乡村,变成了有故事、有文化、有产业的“三有村”,文化礼堂的作用功不可没。“镇头大队精神是我们文化礼堂的定位,我们将以此助力美丽经济,增强全村民凝聚力。”镇头村书记余永荣说。
漫步村中,镇头水库纪念馆、时光照相馆、童年记忆跑道等景观,都能看到“镇头大队”的身影。辣椒酱、翠冠梨、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都印有“镇头大队”的形象。目前,村里700平方的老厂房还将打造成大队食堂、聚会场所和青年旅社。
文化礼堂,共建共享。通过建设文化礼堂,农村旅游开辟出了新阵地。在三江口村,建起了九姓渔民展陈馆,让游客了解九姓渔村的风土人情,每天还定点演出省级非遗“水上婚礼”。
三江口村党总支书记黄伟介绍,除了开展送戏下乡、电影进礼堂、专家普法进农村等活动,礼堂还创新引入木偶戏等文化遗产,进一步增长了礼堂的人气,赚足了游客的眼球,使文化礼堂成为三江口的又一新“景点”。
建好礼堂靠农民,用好礼堂为农民。为了让礼堂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建德各地高招迭出,“礼堂+”产业链:在大同镇管村桥村,土法酿酒演绎土酒名村的精彩;李家镇石鼓村传承古法榨油技艺,打造“江南第一榨”……
文化新地标,精神好家园。依托文化礼堂,建德市开展各类服务进村活动,让村民在文化享受中受教育、得实惠。得益于此,文化礼堂也逐步转向“文化综合体”,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