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专家视角 查看文章

多管齐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期:2024-2-23 14:05
阅读:262 回复:0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各个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北方与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有别,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效果和结果导向,多管齐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纳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筹的抓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最大的短板就是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和公共服务短缺,农民最大的盼望就是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水平。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大公共服务下乡的力度。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建立智慧学校、智慧教室,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步享受城镇优质教育;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统筹的重点是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通畅流动。当前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还存在缺陷,生产要素还存在不平等交换现象。一方面,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人才、土地等呈现向城镇单向流动特点,极大阻碍了乡村发展,乡村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生产要素综合缺乏症。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受到户籍制度制约,进城农民无法落户,子女在城镇就学受到影响,这就是不少地方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原因。促进生产要素在乡村合理流动,一是继续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动摇;二是改变生产要素不合理流动,实施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工程,引导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培训更多的新兴职业农民;三是打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壁垒,特别是户籍制度,让进城农民进得放心。生产要素的流动既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继续实施倾斜性财政政策,重点支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发展的力度,既要普,更要惠,切实解决乡村全面振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对乡村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统筹的切入点是县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县域既是独立的行政单元,又是城镇和乡村的自然结合体,既有城镇又有乡村,既有市民又有农民。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也在县域。赋予县级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权,强化县乡村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善于及时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消除短板的歼灭战,久久为功。做大做强县城,增强县城的产业聚集功能,突出主导产业,以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以人口聚集推动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乡镇与农村空间距离最近,服务距离最短,农村农业愈发展,农民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愈旺盛,愈需要增强乡镇的服务功能。

作者:赵振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