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期:2024-1-11 15:48
阅读:574 回复:0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升级与不断应用,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我们应立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城乡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将为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价值参照。

  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最新形式,是对教育信息化成果在智能时代技术赋能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补充与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是城乡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愈加完备。近年来,国家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相关研究统计,截至2023年2月,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其中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100M以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在城乡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有部分地区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缺口,但城乡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力度愈发增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需求方面已有较大进展。

  二是数字技术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高效配置。据相关研究统计,截至2022年7月,我国教育领域已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03个、省级460个,以及500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与配置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推动了数字资源的共享共建。2022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行,这些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是数字化教育应用拓宽城乡学生学习形式。数字化教育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中智慧教室、在线教育、电子教材等产品和服务的运用为教育带来了便利,提升了教育效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智能化学习等应用在学校的普及,拓宽了城乡学生的学习形式。数字教材等技术应用赋能新课程实施,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不仅开拓了乡村学生的教育空间,也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难题

  数字化转型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问题与风险。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面临着以下现实困境。

  第一,优质教育资源落位于城乡学校的配置机制尚未成熟。在教育发展实践中,乡村学校优势资源始终存在不足,其落后于城市学校的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目前,乡村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城市生活经验为背景,以城市生活文化价值为取向,而忽视城乡学生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乡村学生的学习内容远离自身的生活经验,导致其难以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此外,乡村学校在教育文化资源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学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软件建设。当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量涌入时,乡村学校的教育文化资源建设很容易陷入僵化模仿和生搬硬套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城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协调分配,加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治理,并引导乡村学校更好地吸收和利用优质资源。

  第二,城乡数字技术使用效率差距造成“新数字鸿沟”困境。城乡地区在数字化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引发了城乡之间的“新数字鸿沟”。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优势,拥有更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高速网络覆盖,为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数字设备的使用率也较低,使得农村学生和教师难以顺利参与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中。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导致农村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同质教育资源时无法获得与城市同等的效果,从而加剧城乡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因此,亟须加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唯有如此,农村地区才能充分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而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三,城乡教师在数字素养综合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城市地区由于经济等资源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能够提供相对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培训机会,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然而,农村地区因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滞后,往往面临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挑战,对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一定阻碍。为了促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合城乡师资多维度差距,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中。

  第四,数字化课程设计的乡村教育情境适应性欠缺。城乡教育背景和学生需求的差异给数字化课程资源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和推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地域文化、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简单地将城市地区的课程资源通过数字技术移位到农村地区可能会导致课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数字化课程资源在设计与开发层面需要充分考虑乡村教育情境的适应性,采取乡村在地化、课程定制化策略,充分调研农村学生的需求,确保教育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升学校发展规划的贴合性与课程的适应性,从而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数字化转型驱动城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策略

  思考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优势赋予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启示,有助于破解当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为此,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数字化转型驱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策略。

  首先,提升数字资源治理能力,完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数字技术是城乡教育资源融合机制建设的基础保障,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城乡学校数字化资源治理水平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提高城乡学校资源数据的综合治理水平,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下实现校际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统一的数据运行标准,建立有效的数据网络系统,以实现跨部门、跨学校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数据整合和协同化治理。二是要加强城乡学校资源数据的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在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获取、挖掘、传输、应用学校数据的标准、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规范和引导城乡学校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共享。

  其次,统筹提升城乡教育技术应用效能,创新教育数字化区域发展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秉持公平取向,即坚持公平发展农村教育,重构高质量的农村教育服务体系,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数字技术作为媒介,在城乡教育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新模式,有必要统筹提升城乡教育技术应用效能,创新教育数字化区域发展模式,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多重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一是要借助远程技术,促使城市优秀教师通过网络与农村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带动乡村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交流,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个性化共享。二是要完善“互联网+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重点学校优质课程录播共享。此外,加强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弥补乡村地区学校教学理念落后与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再次,聚焦数字教学意识与经验,高质量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需要构建乡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路径与服务体系。一是对乡村教师开展培训,鼓励他们接纳并积极使用数字技术。在交互性、体验感强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乡村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支持服务,促进乡村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多情境感知,激发他们的数字化教学意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二是建立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经验交流服务平台,鼓励乡村教师之间进行数字教学经验的学习互通,建立有效的乡村教师数字化考评体系,完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机制与培育方案。

  最后,关注乡土文化与人本需求,提升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育人成效。乡村学校应根据乡村地区的特定文化与人本需求设计与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提升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设计质量与育人水平。一是坚持以农村学生的生活圈和农村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建立学生、社区和大自然相联系的基于乡村生活圈的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乡村学校品质,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二是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持续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不但有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深入探寻乡村学校的教学模式。引入乡村地域特色实际案例和场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三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邀请当地学生和教师参与,征求意见建议,了解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中,提高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作者:赵磊磊 代蕊华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