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文化铸魂,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来源:博山澎湃号
发布时期:2020-7-8 11:27
阅读:947 回复:0
原标题:《【权威发布】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丨文化铸魂,凝聚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来源:大众日报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日前,曲阜市息陬镇一张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在悠扬的《四德歌》中,“幸福食堂”开张了。80岁的田瑞英老人接过两菜一汤,高兴得合不拢嘴:“有菜有肉的,真好!”

在孔孟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落地?曲阜各村从“孝道”入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明实践“突破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已有多个村推出日均收费5元的“幸福食堂”,全市300多名生活困难或孤寡老人受益。“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内生力量。曲阜各村把孝道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抓手,托稳了农村的内在价值观塑造。”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如此评价。

文以化人,文以培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激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内生动力。目前,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6个、实践所1749个、实践站4.7万余个,设立乡村儒学讲堂2.2万个。

文明新风吹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盛夏时节,漫步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景致怡人,儿童嬉戏,村民健身,一幅乡村美景图徐徐展开。

这几年,聂家峪村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讲好文化故事,整合了10多个部门的涉农资金1600多万元,用于樱桃冷棚、餐饮住宿、蔬菜暖棚、农家乐民宿改造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截至2019年底,共为村民分红约27万元。村民脱了贫,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

两年前,聂家峪村村民黄元礼放弃在青岛的工作,回到家乡,从事文化旅游开发。“原来我们这里叫宝泉村,至今在村里还有这么一眼泉水,从没枯竭过,村里的这些传说故事,我们年轻一代要讲起来,让更多人知道。”

近年来,山东以文化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推出乡村田园生态休闲之旅、最美乡村赏花采摘之旅等精品线路。去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5.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总额达到2700亿元。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山东行政村数量达6.95万个,村居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密度高,如何让乡村文化各具特色、代代传承?我省将具有重要价值的古遗址、古民居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加强传统村落保护,2018年以来省级以上投入2.7亿元,保护项目215个,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210多个。

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让农民群众重新认识身边的一砖一瓦,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保留乡村记忆,其中不仅承托着美好深刻的文化基因,更有可能蝶变新生,创造无尽的物质财富。

刚种完玉米,正是农闲时节。行走在有着“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美誉的平度市新河镇,各村白墙黛瓦间,草编广场、草编墙画,道路两侧的路灯、灯笼,店铺招牌的样式和色彩……满满的草编元素朴素地诉说着三百年草编历史。各村的街头巷尾,几乎见不到农闲时的聚集嬉笑,镇上的老人妇女们几乎都窝在家里编制草编。草编非遗传承人姜素叶手指翻飞,不管是玉米叶还是麦秆,经过她一番编织,就能变成既精美又实用的草编工艺品。“俺们这里有句俗话,‘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说的就是草编技艺。”

“中国草编看山东,山东草编看新河。”新河镇现有工艺品企业90多家、加工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帮助当地一半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镇政府注册“指尖大象”商标,开启草编产品的高端品牌化运营之路,通过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打造品牌产业。

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近两年来,我省培育了一批木雕、木版年画、剪纸、刺绣、草编等专业乡、专业村;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1个,带动23万人就业。正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所说,只有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具有可持续性,才能真正让乡土文化在齐鲁大地汩汩流淌、生生不息。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