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包晓斌指出,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需要重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挑战,改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适应性的耕种方式,强化农作物布局和品种选育,提高农业生产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
一是发展气候适应型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标准化养殖,采用农业规范化生产、化肥农药科学施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灌溉体系,特别是改善灌溉和排水设施;加快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大棚、光催化杀菌养殖专用大棚、农田滴灌施肥设备、播种育苗设施等先进技术。
三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农作物布局和品种布局,改进传统农作物耕作方式,调整耕作制度;引入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选育耐干旱、耐高温、抗病虫害、抗严寒等抗逆性强的优质农作物品种。
四是完善农技推广服务。全面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小麦机械条播、油菜轻简化免耕栽培等技术;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五是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防控干旱、洪涝、低温灾害、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等;构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推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完善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监测预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