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2月10日,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农办等机构联合举行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治理“德育模式”研讨会举行。会上邀请了来自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西海岸新区乡村治理“德育模式”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本期开始将陆续发布专家系列解读,以飨读者。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尹成杰
今天很高兴在线上参加乡村治理“德育模式”研讨会,刚才听了区领导致辞很受启发,听了课题介绍以后印象很深刻。青岛西海岸新区这些年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的会议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积极地探索创造乡村治理“德育模式”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德育模式”具有创新性、典型性和引导性,具有我们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特色,是中国特色治理的创新模式。我觉得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地深刻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德育模式”经验实质并不断完善,研究非常深入,经验也很有价值。我完全赞同课题组对“德育模式”研究的成果报告、研究结论和提出的建议,我认为研究报告很深入、很系统、很透彻,在理论上、观点上很有创新,逻辑也非常严谨,是很难得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把西海岸典型样板理解得很透、剖析得很深,“德育模式”从概念、原则、机制、内涵等方面步步建立完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治理方面实现了本土化、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这是乡村振兴将治理重大的创新成果。该成果生动地回答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如何加强“德治”这样的重大的问题,探索了一条乡村德治之路,建立健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治体系和山东特色的乡村治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广大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治理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研究报告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思想和“三共”理念为领导,去发现、认识并总结推荐“德育模式”,为我国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的相结合的体系,“德育模式”提出了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大的背景下我们来认真地研学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乡村治理“德育模式”恰逢其时,符合当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强乡村治理的需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德育模式”是在党委领导下广大乡村在建立三治体系中发挥了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实战性、创新性非常强,认真总结推广好“德育模式”对于我们建立健全“三治”体系,建立健全“三共”制度意义非常重大。我非常同意下一步的建立完善“德育模式”的几条建议,我们应该站在全面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的高度来进一步深化认识“德育模式”,宣传推荐“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德育模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就这些方面我再讲两点思考:
1、乡村治理“德育模式”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三治体系、三共制度的重大创新。
乡村治理是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又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三治体系和三共制度。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德育模式”是落实政府引领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积极创新乡村治理的道路和机制,无论是对青岛西海岸新区还是青岛市还是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乃至推进全国乡村振兴来说,乡村治理“德育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模式从党建引领到三化机制,从“1+5+N”的指标评价体系到六治结合,再到实现五化的目标,通过德育治理达到生产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是非常系统完善的模式。包含了创新精神、创新成果,实现了乡村治理的理念、制度、机制、手段、任务目标系列化的创新,德育模式不仅是在一个治理环节的创新,也是治理体系制度机制的创新,既体现了中央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创造性地开展乡村治理,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2、乡村治理“德育模式”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成功实践。
该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取得了实践的效果。也证明这种模式是很成功的。中央规定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基本形成,以党的领导乡村基层治理明显加强,乡村治理的体系进一步完善。从全国来看应该说第一步目标已基本实现,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来看,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按照中央的目标,第二步战略目标要到2035年实现,要达到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的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加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所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实现2035年的治理目标还有13年的时间,目前从研究报告来看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实现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第二个目标的征程上成效非常显著。“德育模式”是一个成功的可以探索、富有成效的实践,也说明了乡村治理的第二步目标任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德育模式”对我们实现乡村治理的第二步的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价值。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乡村治理“德育模式”有四条主要成效、五条宝贵经验、四条重要启示,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德育模式”的五个转变非常发人深省,比如说把村里事来变为家里事,道德层面转变为行为准则,把自觉行为转变为物质奖励,把物质实惠转变为精神荣誉,通过这些措施和机制来破解以往在乡村治理当中“三没”的瓶颈,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现象。从这些效果和手段可以看出“德育模式”的实践是高效的,解决了我们乡村治理当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同时具有精神和物质叠加的效应和各方协调合力的效应,完全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制度的要求,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3、我认为“德育模式”实现了乡村治理基础性内审性、保障性三个动力的有机结合。
乡村治理走得好需要具备三个动力,基础性、内生性和保障性,中央提出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那么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从三治体系到三共制度,我认为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根本,德育是前提,所以乡村治理离不开自治的基础动力,法治的保障动力,离不开德治的根本动力,更离不开德育的前提动力,而德育恰恰是激发乡村的自治的基础动力、保障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德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就是完全符合乡村治理的内在的规律性,抓住了乡村治理三治和三共的核心问题,我认为“德育模式”一方面链接到自治,一方面链接到了德治,同时链接到法治,抓住了三治的结合点,有力地促进了三治结合,促进了三共制度的建立。
4、“德育模式”把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我认为是对美丽乡村的完善和提升,和美强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建设同步加强,强调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怎么样来实现和美乡村的建设?我认为加强德育是一个基本前提,特别是在育上下功夫,有育才有德,有育才有和,“德育模式”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推进了高效治理、有效治理的一种有效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最后我再提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地研究“德育模式”和三治体系、三共制度之间的内在的联系,紧密地结合三治体系、三共制度的建立健全,要深入地分析“德育模式”对三治体系、三共制度建立健全的作用。
2、要进一步地研究“德育模式”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关系,特别要研究“德育模式”在“和”的这个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3、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德”和“育”的关系,怎么样在乡村中通过“育”来发挥促进“德”的作用,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研究“育”的内容和机制,进一步的强化“育”的功能,通过加强“育”的功能来提高“德育”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4、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课题组把研究报告的成果通过一定的程序进一步地向省市和国家有关部门来报告,以更大的范围来推荐“德育模式”的成果,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治理“德育模式”的创新经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