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农村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推动农村文化繁荣。比如,阚家镇松兴屯村坚持走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的路子,土地流转、大棚覆盖、迁居新村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成为“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把文化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在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中,要把文化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中,要凸显文化考量。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保护好乡土文化。对于有价值的古镇村落、旧宅民居、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要尽可能保留。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场地设施。让乡村文化设施更加接地气,得到群众认可。一些村子虽然有“农家书屋”,但利用率不高。利用好当地资源,浙江省的农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典型例子,文化礼堂设有教育教化、乡风乡愁、家德家风等内容,是一个综合体,引导人、教育人作用明显。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乡村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形态多样化,有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网络文化,可以说错综复杂。对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塑造新时代农民,培育文明乡风家风民风,促进传统乡村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事例,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对乡村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
(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搞好农村文艺创作、文化管理等。开展各种农村文化会展活动,如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农村群众重视传统文化、当地风俗,认真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搭台唱戏。如高密举办的红高粱文化节,带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取得成效明显。
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建立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扶持基金,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搞好非遗研究、创意、开发利用,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相对接。
(五)确立农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参与意识
乡村文化建设,人是关键因素。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有很多地方群众反映,农村还是缺有文化的人。导致很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能发挥作用,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项目、一些非遗项目无人继承,得不到发扬光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尊重农民的文化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文化的创造者,因此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性,生产更多接地气、更喜闻乐见、更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加大对“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民间文艺人才、农村文艺骨干、文艺团体,产出具有乡村气息的優秀文艺作品。鼓励大学生文化支农是一种好的途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大学生文化支农政策,设大学生文化村官岗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六)发挥当代新乡贤的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
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乡贤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把乡贤故居、遗址等乡村文物保护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新乡贤”可以是退休回乡干部、本地专家学者、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热爱家乡的企业家等,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现代化治理。比如,可以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加大乡贤与乡村联系,山东邹城的唐村镇发挥乡贤作用,开展“读孟子,做乡贤”活动。形成了“以德化人,重在教育;求实务实,重在建设;继往开来,重在创造” 的现代新乡贤文化。积极运用新媒介等技术手段,宣扬新乡贤精神及成功做法,扩大乡贤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