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市“两会”上,乡村振兴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结合实际,就我市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问题出主意、提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之以恒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锚定目标,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抓好农业生产,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聚焦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乡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力量。
多点发力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作为农业大市,2022年,我市全年粮食总产达8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一直以来,我市坚决扛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稳住农业发展“基本盘”。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部署:“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粮食总产稳定在80亿斤以上;持续扩大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和畜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争创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系列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端稳饭碗的决心。
代表、委员们认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
市人大代表、赵县县委书记王彦芳表示,赵县作为农业大县,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推动向农业强县转变,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石家庄的“三农”场景,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绿色安全的农业强市,彰显赵县担当、展现赵县作为。
在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方面,王彦芳说,赵县将严格落实“田长制”耕地保护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生产在全省、全国的先进位次。加快推进小麦制种大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项目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种业研发中心、种源繁育基地和现代良种加工仓储中心,打造“中国北方小麦繁种基地”;充分利用石家庄市农科院的技术基地,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加强农产品高端对接,让更多高新技术产品在赵县落户。
“作为一个农业工作者,下一步,我准备在调整种植结构、紧抓品牌建设、农业产业生态化等方面下功夫,争取向土地要效益,为产业增收、农民致富打下一定基础。”市政协委员、正定县青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芳说。
产业为要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农舍错落有致,水泥路纵横交错,温室大棚排列有序……现如今,行走在我市各地,只见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2022年,我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各类帮扶机制,强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12594元,增幅达到14.4%,增幅位列全省前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代表、委员们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要立足我市农业农村实际,围绕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稳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努力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杨允石说,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结合地域特点,科学开展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链条升级,走稳走好特色、品牌、高端之路。
“要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目标,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严格落实‘早、宽、简、实’要求,畅通认定渠道,常态集中排查,开展政策培训,建强防贫队伍,持续落实各类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市政协委员、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郭建强建议,农业部门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产业规划,关注市场需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培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通脱贫产品销售梗阻。拓展本地就业渠道,大力开展“春风行动”,统筹开发设置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推进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落实。
紧抓机遇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3300家以上;积极推进行唐县、赵县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省级试点工作;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90%以上。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应持续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支持乡村产业与大型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培育壮大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紧紧抓住今年农业项目提升年活动,实现大招商、抓投资、上项目,调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以园区来聚集各种农业生产的要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小农户的发展。”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溪波表示,这样有利于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