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特色小镇经过市场洗礼与规范整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产业与品质为灵魂的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市发展差距过大、纵深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小区域须有大定位
作为人口、产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虽然规划面积为3至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亦在1平方公里左右,但它具有一定的产业体量与人口规模,是空间布局高效、形态较为先进的经济体,有利于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因此,建设特色小镇应以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改善社会民生等作为战略目标。
融入战略。大战略就是大方向大机遇。特色小镇的建设应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大战略、大布局来谋划自身定位,借助大趋势迎来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推出的全域旅游、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为特色小镇建设带来了系列政策机遇,要善于做好对接,用好政策红利助力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
搭建枢纽。特色小镇要吸引人,便捷的交通网络必不可少。应想方设法加强与交通干线、中心城市的连接,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大力建设与衔接市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交通延长线,形成各层次交通骨干网络,促进互联互通,着力建设成为地方交通枢纽,以此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
带动发展。特色小镇要凭借相对灵活的体制机制,具备比较优势的土地、住房、劳动力成本,有力促进创业者、社会资本、孵化器等生产要素的自由组合,充分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小平台要成大产业
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从单一优势产业切入,将特色做到极致,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通过小产业撬动大市场。举例而言,湖南塘村镇生产的钢锄占到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临湘浮标小镇年产值达30多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尽管钢锄、浮标是小物件,却闯出了大市场。
立足已有基础。各地在资源条件、地理方位、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特色小镇建设要善于发挥本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不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和做法。我国有些特色小镇的发展极具自身优势,其拥有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成功立足优势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和品牌。比如,湖南邵东仙槎桥五金小镇的五金产业,由明末清初一直传承至今;桃花源管理区的桃花源小镇,拥有“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等国字号招牌;安化黑茶小镇、靖州杨梅小镇等皆具备品牌优势和发展潜力。
完善产业链条。要打通上下游产业,着力形成和放大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如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立足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配套产业;杭州市龙坞茶镇则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推动要素融合。注重用好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湖南醴陵通过发展工业旅游、陶瓷文化、会展商贸、创新经济等,成功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长沙县果园镇通过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人文内涵,推动产业、资源、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湖湘街、民宿街、好呷街、田汉文化园等多元体验区,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
强化政策支撑。小镇在特色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尚未培育成熟,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一定强度的产业政策加持。应从土地、税收、政策性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扶持。
小城镇要显大魅力
小城镇受规模建制、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无法与大城市的资源吸附力相提并论,通过走“小而巧、小而精、小而美”的路线来彰显魅力,以此达到“以小博大”、自成一格的理想效果。
涵养文化生命力。注重发掘小镇识别度高的文化主题与特质,夯实小镇的底蕴与内涵。
扩大旅游辐射力。旅游是特色小镇的外来驱动力,应精心谋划和开发小镇的独特优势和卖点,激发游客的向往与“打卡”热情,赋予小镇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小镇精心重建阿房宫、圆明园等已消失的名苑、名园,每年吸引几百万游客慕名参观。
增强风情吸引力。独特的风情是特色小镇最具吸引力的法宝。凤凰古城、西江苗寨、丽江古城等极具古镇特色与魅力,通过别致风光、风貌、风物以及风俗、风味、风趣塑造,使游客充分体验到小镇别具一格的浓郁风情。
小环境要聚大内涵
特色小镇作为小城镇的高级形态,靠的是厚积薄发形成的历史积淀以及长久坚持而涵养起的发展能量。
扬特色。“特色”是特色小镇的内核。特色越鲜明,内涵才越丰富,生命力也越旺盛。我国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旨在通过开辟小镇特色化发展道路,重新焕发小城镇的生机活力,以此破解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建设存在的低质发展及城乡要素配置过度失衡等问题。
精规划。以高起点、宽眼光、大思路统筹好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位一体,谨防形象工程、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质生活、人文自然浸润融汇的精品小镇。
重积淀。特色小镇的历史文脉与乡土资源是其特色的重要来源,应充分珍惜和保护好,做到原真性传承、创意性植入。
优服务。特色小镇建设既要充分运用好市场机制,也要切实履行好政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大力推进新基建等高水平设施建设,增强小镇承载能力。繁荣发展小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形成安商重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保障居民享受较高水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优良环境,实现发展活力、城镇品质、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形成近悦远来、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办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