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重要判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方法论)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早在2016年,“树立大食物观”即已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从新疆吐鲁番葡萄到陕西柞水木耳,从广西柳州螺蛳粉到福建沙县小吃……对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推动作用,总书记念兹在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扶贫先扶志。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从原来的美丽乡村转向和美乡村,不仅要美丽,还要和谐。)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由村组织统一管理,经营形式比较单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或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完善基础制度、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对接服务、健全指导体系,推动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通过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可以降低成本,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出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率先健全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地上房屋。)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民自愿有序进城落户。)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防范农业系统性风险,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安全,就是要增强农业产业链的韧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着重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