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深刻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道路基本内涵

来源:乡村振兴网
发布时期:2022-9-23 13:58
阅读:1768 回复:0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实现什么目标?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哪些内涵与内容,需要把握哪些原则与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4日)》(简称:《意见》)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确定了方向、规划了功能、划定了内容、明确了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的指导思想;“乡村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的重要优先地位,这是总方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功能;“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遵循以上逻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应做好以下理论体系设计。

1、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粮食新的安全观保证,为社会供应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同时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与生产价值,既解决农民就业创新,也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也可以全面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生产体系与现代经营体系,也就是必须从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生产方式上创新突破。首先要打破当前“大农业小农户”的生产关系,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加快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及标准化,促进先进技术、良种、农机等规模应用,同时,还必须加快产业生产供应、加工销售、产业服务等各环节的融合发展,与多产业多业态多领域的跨界跨业跨行的协同协作。

2、生活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因此,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不但不能让“农民”这个数千年来“低等身份”群体不掉队,也应该让其成为一个体面且受社会尊重尊敬的群体。

未来农民生活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也就是既要实现“种粮有利可图,农业有钱可挣”,还要实现“农业生产轻松,农民身份体面”。“农业生产轻松”是通过先进科技应用、先进装备使用、智慧技术运用,让农业生产不再辛苦;“农民身份体面”是从“农业能够挣钱”到“农民地位提升”后的精神层面满足。同时,未来中国农民生活现代化应实现“富裕富足,幸福美满”。不仅指农民自我发展获取利润,也包括全社会财富分配的“共享”与富裕生活的“共同”;“幸福美满”是农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内涵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满意,更重要的是要有宜居宜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3、生态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因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振兴”目标,要加快推进乡村生态的现代化,既要保持保护好乡村的“清水绿水”,也要把乡村变成“金山银山”。

乡村生态现代化,就是建设“看得见清水绿山,听得见鸟语蛙鸣,绘得出诗意乡愁,收得到金山银山”的现代乡村,从当前乡村发展现实看,乡村生态现代化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持与保护,也要补上对长期以来生产生活生态短板,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乡村生态价值,大力推进乡村发展生态化与生态发展价值化,让乡村不但拥有清水绿水,也要让美丽田园变成“金山银山”。

4、文化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与动力

“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传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因此,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扬与发展,同时做好乡村红色文化、时代文化的弘扬发展,对引导引领乡村健康快速发展及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文化现代化既是现代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过程,又是文化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互进行的过程。在推进乡村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快农村社会公德建设。保护农村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振兴文化质感。弘扬农村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的家庭新风尚,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淳朴民风,培育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强化农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5、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农村治理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层、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乡村稳,则天下稳;乡村固,则根基牢。在建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应意识到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强化党对农业农村的领导地位,还要重点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模式,同时还要在发展包括村集体经济,做好村庄规划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乡村组织振兴为抓手,运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五大手段,从治理主体多元化、经济建设市场化、权力运行透明化、村庄治理法治化、公共服务便民化等方面,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点的乡村治理现代化。

作者:李继凯 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