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雨后的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分外清新宜人。这个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运城市文明村,迎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组一行。走进便民服务大厅,走进日间照料中心,走进村史馆,听取村幼儿园、小学、卫生院介绍……率队检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认真询问村里的生活饮用水、下水雨污分流、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情况,了解基层组织建设、养老育幼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
01、建设文明乡村法治乡村
西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民介绍,整治人居环境后,环境变好了、变美了,加上乡村建设跟上了,公共事业发展了,便民服务做到位了,邻里也和谐,村民陆续有回流。男的多数开车跑运输,女的积极支持村里工作,志愿者、网格员以妇女为主,村里还组建起女子锣鼓队和舞蹈队。2021年村“两委”换届,新当选的组织委员兼村委会副主任和宣传委员兼便民服务大厅主任都是“80后”女性。村委委员马康宁告诉记者,村里有红白理事会,平时村里的党员志愿服务也不断档,村里的法律顾问是有需要就能联系上。
薛民和马康宁的一番话都朴实无华,却精准传递出西磑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特点,构成此次执法检查紧锣密鼓行程中特色鲜明的一幕。
在河津市,提起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不仅是西磑村,清涧街道龙门村亦然。龙门村是河津市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之一,也是全国文明村。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原贵生带领下,龙门村坚持党建引领、工业强村,实现发展成果村民共享,业已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走进龙门村,原贵生向执法检查组一行汇报了龙门村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的新进展:扩大三产比重,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九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第三十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男女平等,创建文明村镇,建设文明乡村。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河津市村居“两委”换届,新一届“两委”班子中妇女占比24%,比上一届提升9.8个百分点。
02、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山西省万荣县,有一家苹果主题公园,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确定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也是万荣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苹果生产示范园,规划区面积2万亩,核心区面积6000亩,覆盖贾村乡、高村镇2个乡镇3个村2250户果农。
7月12日,执法检查组走进贾村苹果主题公园。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闫文玉介绍,万荣的小麦、玉米种植实现全程托管,水果种植实现阶段性托管,比如开沟、施肥、打药、割草环节。武维华详细询问了现代果业与传统果业的区别,闫文玉从栽培模式、技术以及品种、树形等方面给予说明。
高村镇乌停村联硕果园是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乌停村党支部书记闫永生介绍说,按“以株定亩、以地入股、统分结合、联产联营、规模适度、利益聚享”的原则,联硕果园把土地整合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果农土地入股式新型合作经营。“这样的模式,农民是不是能接受?能不能更受益?”武维华对此敏锐发问,执法检查组成员也纷纷关心这样的探索对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闫永生告诉记者:“一开始确实有不理解、不接受的,后来经过参观学习,逐渐改变了观念。今年我们又发展了500多亩。”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则是通过标准化种植、组织化管理、项目化扶持、数字化融合、联动化发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二条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此,山西省善用“小快灵”立法拓展乡村振兴大视野,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地方性法规《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力促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该服务条例已于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03、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朔州市骏宝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农业种植、裹包青贮牧草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良种示范展示基地,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次,执法检查组同样走进这里。公司总经理郭玉平对武维华的勉励记忆犹新:“让我们要带头做,走出去,要有自信,建议我们多找全国的专业人才,要开发和发展自己的牧草品种。”
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九原街街道上社村,执法检查组走进富硒西瓜千亩示范园。这是忻府区引进的特色农业新品种种植产业之一,主打品牌为美都麒麟西瓜,引进、试验、示范西瓜新品种30多个,推广各类农业生产技术12项,着力打造忻府“富硒西瓜”品牌,带动周边农民劳务收入和技术技能的大幅提高。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五条明确,国家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农作物和畜禽等良种培育、育种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推广。在晋检查期间,执法检查组先后走进晋中市的东辉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晋汾白猪种猪繁育基地、谷子研究所,逐一实地探看山西省促进良种引育以及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等领域进展。
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一年来,山西省加快乡村振兴地方立法步伐,坚持“小切口、有特色”,陆续出台“接地气、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立法工作对种业振兴也给予高度重视。仅以提请2022年7月20日召开的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二审的《山西省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草案)》为例,主要修改内容就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小杂粮种植保险补贴、扶持小杂粮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等内容。
04、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历史悠久,号称“表里山河”。摆脱贫困后山乡凝翠,整治环境后河川如画。此次执法检查组在晋检查期间,针对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法律规定执行情况,针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法律责任落实情况等,也深入实地展开检查。
小馒头,大产业。山西省霍州市近年重视手工年馍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立霍州年馍协会,申请地理标志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电子商务运营平台,霍州年馍品牌文化产品已走出临汾,成为备受青睐的网红产品。位于霍州市李曹镇范村的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霍州年馍、霍州花馍、霍州烧饼、霍州羊羔馍、烤制类食品等,产品花样繁多,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结。
万荣县闫景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1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闫景村党支部书记李瑾是位“90后”女性,聊起村史侃侃而谈,为执法检查组介绍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情况。闫景村坚持文化名村、传统古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重点实施下水道、池塘改造、房屋立面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国家县域医疗改革农村卫生室示范点等7大工程。依托李家大院和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打造特色民宿,改建“九号院”民宿,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山西省吉县,正是著名的壶口瀑布所在地。吉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构筑生态屏障,突出污染治理,规范采砂管理,强化执法监管,推进保护开发,深挖厚重文化底蕴,做好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文章,持续推动壶口景区生态保护和景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此次执法检查行程紧锣密鼓,7月8日至13日,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大同、朔州、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地进行检查,了解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情况,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武维华指出,山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农业特优高效发展,依法促进乡村振兴,三农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着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德印、龙庄伟、刘振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超英,全国人大代表张伟、赵昭等参加检查。(李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