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响应党中央政策,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多‘轨’并行,浙里共富”专项寻访活动实践服务队于2022年暑期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开展乡村旅游调研活动,探索当地美丽乡村多轨发展的途径和成效。
百花齐放,探究乡村旅游“轨”迹定位
7月2日,实践服务团队赴以“蚕”为特色的云龙村开展调研,云龙村是个在共同富裕政策下,发展得具有良好引领作用的模范村。当地村民介绍,云龙村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蚕桑养殖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率,大力发展旅游业,旅客可以参观当地的丝绸博物馆还有蚕桑研学基地,你甚至可以亲手摸摸这里与众不同的大蚕宝宝,云龙村为此专门制作了一个小云龙的IP形象,可爱至极、令人过目难忘。向村庄的深处前行,实践服务团队来到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园子——云龙蝶园。周峰是这个蝶园的创造者,他向团队学生介绍自己将这个原本荒芜的改造成了现在一个充满电子朋克风的农家蝶园的过程。“云龙蝶园”的“蝶”指的就是蝶变,依托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政策,坚守创新的理念,发扬蝶园里的特色文化,他一直行走在追梦的路上。
7月3日,实践服务队沿着钱塘河畔追赶壮观的钱塘潮水,来到了以“潮”为特色的胡斗村。胡斗村地理位置优越,毗邻钱塘江,距离海宁著名景区——盐官只需要5-10分钟的车程,在当地热心村民的盛情邀请下,实践服务队在胡斗村观看了壮阔的“龙头潮”。村民靠着民宿、酒楼、农家乐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胡斗村围绕着自身特色的“潮”文化,修建了与之相关的湖上凉亭和盐文化公园,胡斗村的绝美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来。
7月4日,实践服务队来到了以“花”为特色的荆山村,村庄中家家户户都打造了自己的“花园庭院”。实践服务队先到了荆山村的党员活动中心,随后在党员何立阳的热情带领下来到了党建气息浓厚的荆山村。实践服务队在荆山村的每家每户门口都看到了各色的盆栽,据了解,每户人家都会不定期的收到村委会发放的各种花儿的种子,同时村庄修建了具有特色的花园长廊和雕塑。淳朴,热情,荆山村的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好客的喜悦,热心地回答着实践服务队提出的问题。
通力合作,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发展“轨”道
荆山村、胡斗村和云龙村三个村庄通过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筋斗云”的巧妙谐音将彼此联系在了一起。胡斗村的6家4A级农家饭店,2家市级示范民宿为往来游客提供吃住服务,盐文化公园传播古老制盐历史文化。云龙村的特色蚕桑旅游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给游客生动地展示了云龙的发展故事。荆山村的淳朴民风与优美花景让人陶醉其中,生态景观,让游客漫步在大自然的怀抱下。三家村庄都设有游客服务中心、特色景点路标、党建长廊,为乡村旅游发展规范化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在和海宁其他区域的居民采访中,实践服务团队发现“荆斗云”逐步成为本地公司和学校团建、研学的首选。据了解,荆斗云研学乡旅产业党建联盟以荆山村、胡斗村、云龙村为重点,依托“荆斗云”乡村旅游综合体不断发展。近两年,荆斗云景区迎来游客3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万元。
快旅慢游,加快乡镇交通建设布局接“轨”
7月5日,是实践服务队的最后一天实践,在城际铁路开展一周年的背景下沿着城际铁路的行线,实践队穿梭在各站点内。城铁站点建设紧紧结合海宁本地景区特色,城铁内的大屏幕电子屏使得乘客一眼就能看清路程、方向、所在地,列车上播放的宣传片向游客介绍沿着城际铁路的旅游路线,其中包含了“荆斗云”乡村旅游覆盖的特色景点。通过采访城铁的工作人员,团队成员了解到城际铁路的通行为广大往来于杭州和海宁之间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原来半小时的路程缩短为现在的十分钟甚至更少。根据实践团队的问卷访问和当面采访,城铁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杭州、海宁两地的居民通行,以及外地游客通过城铁,或者高铁转城铁进入海宁景区。
但不及预期的是,对于一些有车的本地居民来说,他们更喜欢自己开车往来,同时,城铁更多应用于通勤,在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出行选择中并没有排在首位。实践服务团队认为:这可能和城铁站点的设置、以及人们喜欢的出行方式有关,希望未来城铁或其他交通能够开通距离旅游特色景点更近的区域,便于当地村民和游客往来。
(通讯员/朱乐艳 潘俏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