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的,总额离实际需求相差还非常大,这都亟待一些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来助推农业的新发展。在5月13日举办的2017中国农业创新发展资本论坛上,与会人士做出上述呼吁。
据社科院的相关报告,从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了3万亿元。不仅如此,金融对“三农”支持的覆盖面也十分小,大量中小规模的农业经营者也无法获得金融资源。
农业与金融资本间的通道始终不够顺畅,仍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对接体系。“这与农业产业化本身面临的问题有关。”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发展与投资研究所主任刘朝亮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结构性问题制约了金融资金的进入。
“在世界范围内,农业已经进入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这带来了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改变和创新。”中城银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佩宏说,要顺应农村发展的周期和特点,寻找行业的结合点去突破生产瓶颈,跨界打造立体化的项目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金融与资本的有效进驻,可以激发产业新动能,完善全产业链,最终可以实现新产业、新生态和新业态的规模性增长。
邦铭农信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梁岚表示,“现阶段,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科技的支撑力量也比较弱,投资周期比较长,农民收入也比较低,所以更需要更多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来推动农业的长足发展。”
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建议,“农村消费金融可以把金融资源注入到农村去,去改善农民的生活,去改善他们的生产效率,这都是值得探索的创新模式。”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院长汤烫则建议,“金融改革要为我们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改革服务,要服务好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发展,这都需要做大手术,不动大手术就推不动,所以‘一行三会’的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