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下沉“务农”,助力乡村振兴,期间这些企业发挥了怎样的社会价值?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腾讯为村发展实验室、腾讯数字舆情部联合发布《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社会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据了解,这是国内学术界首次构建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以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12家头部互联网企业的47个乡村振兴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相关新闻报道和网民互动等舆论数据的基础上,同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全国范围内手机用户展开定量调研,形成样本4063份;并对居住地为“乡/村/镇”的居民(即乡村居民)展开定向调研,样本量共计2531份。
报告的评估指标体系则由“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构成。行业层面涵盖“目标驱动力”“行动响应力”“价值贡献力”和“公共影响力”等4个一级指标和“战略定位”“高层参与”等17个二级指标;企业层面重点从公共影响力的维度出发,分别从受众认知度、舆论关注度和公众满意度(含受众和舆论)三个层面,对主要头部互联网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价值及其感知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
报告显示:总体看,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各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企业决策中的定位不断升级,整体业务布局趋于全面,资金、技术等投入更具针对性、系统化,并在行业价值实现上探索出了多元化的路径,积累了较好的行业受众感知度和舆论美誉度,但也存在项目领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从数据看,从2018年至2021年,在互联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项目中,超4成为公司级项目;89%的项目执行周期在一年以上,近一半项目覆盖村庄超万个;资金投入已涵盖农业数字化、产业标准化以及人才培养和组织构建等多个方面,直接资金投入亿级以上项目约占46%。
在具体的企业表现方面,拼多多、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美团公司项目实践的受众认知度位居前五。其中,腾讯为村平台、京东京心助农等长期项目成效公众评价较高。
不过报告也指出,从评估分析来看,虽然互联网行业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实践,但除部分头部企业的标杆性项目有一定的社会曝光度外,行业实践整体在公共舆论端的传播量和关注度都并不突出。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乡村振兴项目对外宣传少,信息透明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社会价值感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表示,过去几年间,大量的中国企业投身乡村振兴,互联网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重要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乡村振兴中有所投入,而且无论是投入规模,还是持续时间,都展现了责任担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品牌项目,将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有机结合,既实现了平台的社会价值,又助力了帮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为其他的一些行业树立了可模仿可借鉴的标杆。虽然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在品牌建设、本土嵌入、社会参与等方面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随着以县域为主要载体的城镇现代化逐渐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会更加主动地发挥助力者、共创者的作用。
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已出现多种典型模式
报告认为,不同互联网公司结合自身优势来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已走出了不同的模式,目前有技术驱动型、商业驱动型和社交驱动型等。
技术驱动型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京东,拓展出了京东农牧、京东数字农贷、京东农场、京东农业云等业务板块,以互联网种养殖、互联网金融、数字产业园、农业大数据产业联盟为抓手,沿着产业互联网的路径为贫困地区提供农业技术赋能。
阿里、拼多多则是商业驱动型的代表,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从农产品收获后的分级、包装、营销等环节入手,解决农产品行销中的关键环节,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的构建等。
腾讯、新浪等企业则依靠在互联网社交方面的优势,通过平台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力量,发展出了社交驱动型模式。以“腾讯为村”项目为代表,腾讯发挥互联网的连接器、工具箱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建立了一个面向乡村人才孵化、组织构建和文化交流等生态互动平台,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等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了现实路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2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285个村庄(社区)加入腾讯为村平台,注册认证村民超过253万人。
互联网公司“务农” 既投钱又投技术
落实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互联网公司首先需要在资金、技术等硬资源方面进行投入。
报告指出,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直接投入大量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从资金用途上,除公益类项目的资金投入外,还有着眼于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农业数字化、产业标准化以及人才培养和组织构建等方面。数据显示,列入评估的项目中,直接资金投入亿级以上的占46%。
在不断加大单一项目直接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地嵌入其整体战略布局之中。如腾讯先后两次宣布分别投入 500 亿元资金,推进“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和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其中明确部分资金重点投入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阿里启动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在2025年前要累计投入1000亿元,资金投入也明确了助力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向。
除了资金,当前互联网企业还在不断加大对乡村社会技术投入的力度。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应用,不仅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助推器,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新活力。
互联网公司在乡村产业领域的投入度最高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五个方面的振兴,其中产业兴旺是基础条件,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数据显示,当前互联网行业在这五个方面均有涉及,但投入度差异明显。其中,产业方面投入度最高,有57%的项目聚焦于此。
具体来说,互联网行业对乡村的产业赋能,已体现在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中。
在生产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在乡村大力建设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园区和互联网农场等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改造,引导农业生产走向精细化、高效化。
在流通端,电商已被视为互联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被列入评估的项目中,传播热度排行前十的八成是新型电商项目。
在消费端,以平台为载体,乡村特色产业及其产品,以文图、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引导受众产生购买行为,打破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瓶颈,也开创了农产品品牌化的新路径。数据显示,列入评估的农产品销售类互联网项目中,56%的项目销售额在亿级以上,其中34% 项目超过了百亿级。
“新农人”方面的人才培养已出现多种形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目前在互联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布局中,对于乡村人才的投入度排第二,仅次于产业投入。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依托平台资源,发力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目前,互联网企业助力乡村人才培养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培育乡村经营管理人才,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这个领域,腾讯“耕耘者”振兴计划和“乡村CEO”计划较有代表性。据了解,耕耘者”计划是腾讯与农业农村部签署,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的计划;“乡村CEO”计划则是腾讯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起、培养乡村经营性人才的计划。
二是培育新媒体平台运营人才,搭建乡村推广平台。如美团在贵州推行“乡村振兴电商带头人培训计划”,为返乡创业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电商从业者等,提供农产品上行以及品牌打造、乡村电商运营等培训。
三是培育乡村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乡村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培育乡村教育人才,以优质教育留住未来更多人才。
注重打造农文旅产业促进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也是产业兴旺的助推器。互联网公司主要通过帮助乡村打造文旅产业名片,建立差异化文旅品牌认知,带动游客增长,从而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报告显示,在互联网企业文化振兴重点项目传播热度前十中,字节跳动的“山里DOU是好风光”、腾讯“未来教室”、腾讯《普通话小镇》等排名前三。
目前,互联网公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主要有两种典型做法,一是依托平台传播乡村文旅名片,如字节跳动通过抖音挑战赛、抖音打卡、今日头条话题等方式,挖掘贫困地区美景好物,为乡村打造文旅产业名片。
二是也借助产品再造地域文化禀赋。如腾讯在重庆彭水首创的“游戏+文旅+电商”扶贫模式,就是将彭水地域风貌植入《和平精英》、腾讯棋牌等游戏场景,依托游戏IP将彭水旅游景区、苗族文化等内容进行融合开发,打造旅游定制路线。
助力乡村组织建设和生态保护尚处起步阶段
报告指出,互联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在组织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成长空间较大。
其中,各互联网公司在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时,已逐步意识到要将生态可持续作为重点。但目前纯生态型的互联网乡村振兴项目不多,一些以生态为指向的项目往往也与产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