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乡村建设 查看文章

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怎么做?重在项目 贵在管理 成在人才

来源:中建政研集团 作者: 马海顺 梁舰等
发布时期:2022-4-13 17:06
阅读:971 回复:0

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怎么做


2020 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国家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所以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痛点

乡村振兴的 20 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则以提高收入为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治理有效”则要以是否能更快提高农民收入为重要标准。

过去一年,国家统计局对“乡村振兴之路”进行了实地调研,报告显示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农民最急需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没有产业支撑乡村经济发展,没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仅仅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来改善乡村环境,乡村振兴难以持续。正因为如此,“产业兴旺”被作为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的第一条。

在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此后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一思路不断强化和深化,这也为未来乡村产业兴旺指出了新的方向。农田基本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盟企业的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等,都属于产业发展的范畴。2019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过程中,很大比例的乡村还没有做到产业兴旺。客观上来说,美丽乡村、特色小镇,耗资千亿元,遇到了瓶颈;田园综合体项目可以拿到千万元的补贴;乡村公路修好后项目资金无法到位,个别地方乡村公路失败的案例达到 80% 左右。这与乡村振兴投资多、周期长、推进慢、效益低、效果差等现象是分不开的。

投资多。乡村振兴的投资分为产业投资和综合开发投资两大类。产业投资以产业为核心,往下落到农业产业、二产、三产和三产融合结构下的混合产业;综合开发是产业开发和土地开发相结合,其投资项目包括田园综合体、整村开发、产业园区等。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仍是制约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重大难题。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生产与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乡村振兴需要百万亿投资,这些资金投入从哪里来,融资如何有效匹配等问题都值得深思。

周期长、推进慢。乡村振兴具有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有的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工作没有多大进展。有的公司介入污水处理项目,以失败告终。

效益低、效果差,群众意见大。个别县区项目底数不清、目标不明、融资不力、投资不利、项目不成,对政策研究不透彻。有个别区县已经走完了审核流程,资料也整理好了,但到最后一步,总行不批。有些乡村振兴的项目,如生活垃圾处理,资金回收遇到了困难。企业垫资推进项目之后,项目烂尾。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不到位。

二、乡村振兴要做好“土地+”的文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土地要素方面,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一是灵活产业用地方式,推动不同产业探索增加组合产业用地供给。二是灵活土地计划指标管理,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实现占补平衡。

要想做好乡村振兴,需要以土地为基础,理顺工作机制,有序开展项目,在业务方向上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要特别注重农村的教育、医疗、水电气、污水垃圾等,通过整体谋划,完善生活区、产业区、生态区、景观区等区域规划,做好“土地+”的文章。正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我国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十分可观,有 5 亿亩宜开发的荒地、18 亿亩宜林、宜草的荒坡、2000 万亩沿海滩涂和 3000 万亩可养殖的淡水水域,具备做大蛋糕的条件。

1.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高标准农田带动的 PPP 模式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国家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作为背书,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导入上市企业和新兴产业,通过 PPP 方式大规模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全国要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也为建筑企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机会。

2.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又叫乡(镇)村建设用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是乡村振兴规划中“价值连城”的地块。最近两年在实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措施,正在加速实现城乡之间的对等,也为建设用地的取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法律依据。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整合,实现乡村一级土地开发,形成乡村土地资源的再利用结构,这就需要把产居融合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乡村地产结构。

3.增减挂钩用地。土地增减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集体农林用地转国有建设用地需按照城镇建设用地与乡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对于零星、分散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先复垦后再异地调整入市。入市后的土地可以用作工矿仓储、商服、旅游等经营性用途。

4.四荒地。“四荒地”是农村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包括依法归我国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四荒地”,具体为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属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四荒地是可以构成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持,跨二三产业的用地是无法在耕地上使用的,但可以利用四荒地,非耕农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因此,要注重土地复垦、土壤改良和土地整治,让没用的地变成有用的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乡村振兴要做好留住人才的文章

乡村振兴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在顶层设计、落地实施、推广品牌和吸引人才等方面聚焦发力,真正让乡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愁留下来。

三产:产品、产地、产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业态布局和产品设计,只有产品才能把产业带动起来。对于乡村风貌需要因势而造;对于乡村资源需要因地制宜;对于产品设计需要因市而设,就是把握市场;对于业态布局必须因势而为、因时而变。

三头:领头、牵头、龙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需要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领头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牵头人,立足农业这一根本,筛选农业产业,引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的进驻,做好农业产业的一产和二产,在赚到钱、有盈余的基础上,考虑是否要融合第三产业发展。

三品:品位、品质、品牌。提升城镇发展品位,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及乡村振兴品质。创建品牌,推动农业品牌体系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统筹联动,汇聚品牌农业发展合力。宣传营销,突显农业品牌内涵特质。强化保障,优化品牌农业发展环境。

三人:人物、人才、人事。“人”是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最佳因素。农业农村优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内在需求,是促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到提质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其他领域振兴的能动性因素。如果说资金为乡村“输血”,那么人才则是为乡村“造血”。树立乡村振兴典型人物,引进人才,汇聚资金、技术、创意等合力,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顺天时、量地利,应人和”是人们万事行为的准则。目前一定数量的耕地撂荒客观上为耕地保护、土壤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天时”,为土地多样化利用、发展规模种植养殖提供了“地利”。加上人才支撑,解决好“人和”的问题,就能够与“天时”“地利”形成合力,匹配以项目,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四、乡村振兴要做好“五以”的文章

乡村振兴是强国必备,政治必行,发展必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了第一书记的农村工作责任。乡村振兴以产业为基础、以项目为核心、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协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乡村振兴的钱从何而来和该向哪去的问题。

以规划为引领。制定“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根据国家政策应时而动。例如,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启动“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20〕259号)。作为一个区域,应当以规划引领当地的发展。

以产业为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关键,也是解决生活富裕带动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根本途径。产业发展与振兴需要“天地人和”,即政策支持、土地适宜、农民响应,“天地人和”要解决政策、技术、机制的可行性问题;产业发展与振兴需要“术法学通”,即技术先进、方法得当、职业学习跟上,“术法学通”要解决可操作、可落地、可参与的问题;产业发展与振兴也需要“民企国富”,即农民参与并收益、企业投资并获利、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增收,“民企国富”要解决投资、建设、运营、收益、分配的问题。产业发展要在研究、竞争力、适应性、利益联结、职业农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产业需要规模化、差异化、链条化发展,产业的配套要结合实际需求长远规划,滚动推进。

以项目为核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项目实施是核心。具体项目落地是目标的承载体,是变化的体现,是方法论的实物呈现。不论我们要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二三产融合”等政策落地,还是要打造“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示范区域,最终都是通过项目或项目集群去实现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关注几个问题即“五个谁与定”:一是谁构架即定位,二是谁设计即定型,三是谁执行即定人,四是谁推广即定向,五是谁买单即订单。

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手段。用好农村最大的资源之一“土地”,充分激活存量的土地资源,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开展清理,结合采取行政、经济、司法手段盘活土地资产,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统筹协调区域内或项目范围内可用土地或指标,采用直接出让、流转、土地抵押贷款、土地 + 产业综合开发、土地及地上产业预期收益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也可以借用 TOD、EOD 等模式的经验进行城乡融合区域综合开发。

以企业为主体。“农业强镇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头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中建政研的建议被写进了农业农村部的政策文件。企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责任。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运营中来。这是一个政企合作的时代,企业获得了壮大的机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城市建设企业成为了主力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企业依然是主力军。平台企业生于地方,服务地方,在地方发展,可以解决政府的实际需求,即完成政治层面的任务,也完成需求层面的任务,还能发展壮大。社会企业投资体量大,还可引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同时,还能完成规划策划、投资、建设、运营、产业发展及产业链延伸、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地方应该做到合法运用、合适扶持、合理孵化。可配套建设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园,吸引研究型、投资型、科技型、智力型、运营型企业入园发展,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投入人财物到体系研究、机制建设中去,为政企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多方位的保障。

五、乡村振兴要做好“六划”的文章

乡村振兴的落地不能急功近利,要通过科学决策,经过谋划、策划、筹划、规划、计划、比划六个阶段的实施和完善。顶层谋划,搞出项目。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首先要审时度势,做好科学的决策和谋划。面对制约当前乡村振兴中“产业空心化”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结合市场趋势和乡村实际,找准产业定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调研策划,搞活项目。策划可针对区域、产业和具体的项目,是区域资源禀赋、产业未来增值、项目价值的深层挖掘,是未来情况的当前呈现,是引资、引人、引技术的商业方案,是开展投资、建设、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全面筹划,搞好项目。为了实现目标,需要组建管理团队,建立管理制度章程,面向社会招聘专业化人才,多措并举筹集资金,解决好资金的问题,为开展项目提供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

编制规划,搞清项目。依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编制中长期规划内容。一个优质而科学的中远期规划是目标的确定、事项的启动、蓝图的呈现、思路的拓展。同时,规划应以调研实际情况及基础数据为立足点因地制宜,以成功区域和项目经验以及现代产业高新技术为升华点合理植入,以具备操作性的资金解决方案以及产业与项目预期收益来源途径为突破点科学实施。

制定计划,搞明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标导向明确、实施标准确定,下一步需要结合实际、统筹资源制定计划开展实施。而一个可执行的计划应该是近期满足要求、中期优化调整、远期具体落地的。计划需根据区域情况,针对产业和项目梳理出优劣与轻重缓急,计划是规划完成后开展实施的准备工作。

着手比划,搞成项目。行动是上述五个步骤的承接,也是完成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按照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单元推进各项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确定的目标、标准、要求、措施进行定期的检查、评比、反馈和评价,通过对目标计划的纠偏与微调,进行指导工作实践,最终确保战略蓝图一一实现,目标分阶段完成和成果的实现。

六、乡村振兴要做好重点领域的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关键点:

1.账目平衡。项目收益最大化,覆盖投资成本费用后,要有盈余。

2.水系和道路。加强水治理和河道治理,大力进行饮用水、灌溉水设施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和监管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清洁化。

3.道路和村庄。坚持路面改造、安全设施、适当绿化、景观打造,改善提升和完善交通状况、加强村庄互通。

4.生产、生活设施。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具体包括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厂区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等。

2019 年 6 月 1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群众愿望强烈,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据各地初步摸查,目前全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涉及居民上亿人,量大面广,情况各异,任务繁重。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是长期任务,工程巨大,据统计,将有 17 万个老旧小区需要改造,仅就加装电梯这一项就有4 万亿市场,目标是提升老旧小区的品质和质量,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也是我们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

5.小区社区化。加强多功能整体社区建设,内含超市、学校、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等,农民一家一户,建立“邻里中心”,涵盖银行、邮电局、供电所、门诊等,使农民的生活需求在小区内部能够基本实现。

6.宅基地改革。目前我国宅基地是 3000 万亩,超过了城市用地的总和,而随着城市化规划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但是村里还有他征地的房子,好多农村都变为空心村了,搞活宅基地,加强空心村整治,搞活农民的住房,事关乡村的振兴,这块改革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7.四区同建。可以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开展“四区同建”:种养循环区、加工生产区、生活休闲区、景点游览区。

七、乡村振兴要做好区域选择的文章

依据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乡村道路、水利、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基础设施、空心村治理、危房改造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项目的建设和存量项目的盘活。

建议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大西北、老工业基地等城市集群附近的城乡接合部,离县城较近的乡村作为试点,进行土地的腾挪和生态改造,选择有价值的区域空间、区域地块,和土地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利用现有政策,由地市县(区)一把手结合行业专家谋划与土地有关的、有收益的项目,让科局级领导参与策划、筹划项目,让股级领导及办事人员负责项目规划、计划和项目的实施落地,全程让专家参与跟踪指导。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需要捋清概念,打好“土地 +”这张牌,在实践中摸索、推进。乡村振兴呼唤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振兴,需处理好与脱贫攻坚、土地资源、人才引进以及市场机制等关系。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以及应用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