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指导韶山市、津市市、石门县、零陵区、中方县、涟源市等6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市、区)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
全省以试点示范工作为抓手,不断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成立了全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厅际联席会议,进一步增强了工作合力。各试点县持续加强对乡村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如津市市出台全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考核办法、信息宣传办法等,按5万元/村的标准保障试点村居工作经费,按5万元、3万元、2万元分别奖补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的镇街和五佳村居。石门县将乡村治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实行县领导联乡包村负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调度会,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方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激励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和对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涟源市对全市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实行集中学习,累计培训14258人次。对全市194支驻村工作队建立结对联系制度,加强全面管理。
二、经验模式加快探索
湖南整理总结试点示范地区模式经验,编印了《乡村治理的湖南实践》,印发全省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学习借鉴,进一步增强了各地探索乡村善治有效途径的积极性。各试点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取得了很好成效。如韶山市聚焦基层党建工作,创新“1410”治理新模式(1个党组织+4种会议形式+10项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桥头堡”,各村依托村民代表大会、村务联席会等,让农民群众有条件参与、有能力参与,形成多层次共商共治共理新格局。津市市在51个村居全域推广红色存折、绿色存折、爱心存折等“三折”积分管理模式,引导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乡村社会事务管理,营造了党员带头、邻里互助的乡村善治浓厚氛围。石门县探索建立了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通过在片区上建党支部,屋场上建党小组,整合各类协会统一成立自治联合会,形成了乡村治理工作合力。目前,全县有1058个片长、3627个屋场长、6334个屋场员,帮联农户16万余户。零陵区创新“1名党员帮扶3户群众,做好守法、尚德、提能、勤劳、清洁、和睦、教育等7项具体工作”的“党员137包户”治理模式,选优配强334个村(社区)领导班子,选派第一书记76名,组建帮扶工作队62个。中方县建立健全了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制度、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村级工作事项清单、民主议事“七步”工作法(公开征询建议-村民党小组动议-村支委会提议-群众代表商议-村两委合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村干部带头入股村集体经济项目等制度办法,在铜锣村组织开展“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实验区创新试点,在龙井村开展村级议事创新实验试点,均取得良好效果。涟源市创新推广“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总结屋场会“五定”工作法(定主事、定议题、定议程、定会纪、定结果),并配套出台了“1+N”的贯彻落实举措(1指关于涟源市全面推行“屋场会”的指导意见,N指由组织、宣传、政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民政、司法、信访等8个部门出台的贯彻实施运用“屋场会”的细化方案)。2021年全市共召开“屋场会”17800余场,发放资料41.2万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00起,为群众办实事4680件。目前“屋场会”进一步拓展,已延伸运用到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中。
三、信息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各试点县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乡村治理与服务机制。如韶山市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乡镇党建、民政、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多网合一”,形成网格事件层级审核、自动流转交办、闭环处置办结、全要素联动的治理格局,目前共采集数据15万余条,流转处置3600余件,其中办结3580件,办结率达99%。石门县依托“钉钉”平台,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平台“屋场钉”建设,搭建了县、乡、村、屋场四级贯通的组织架构,做到全县农户全覆盖。同步推进智慧党建平台、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综治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的普及应用,用现代化手段为乡村治理赋能,提升治理水平。中方县针对山区县特点,创新打造“VP”远程可视化督导平台,建立了“眼睛在现场,督导在线上”的可视化、实时化、移动化远程督导体系。目前共开展远程督导600余次,实时巡查发现治安隐患50余处,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应急指挥调度30余次,有效节约了治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涟源市创新建立“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共开展线上数据监测40次,交办问题293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构建
各试点县统筹组织、宣传、民政、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各部门力量投入乡村治理工作,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紧密融合的治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如韶山市在全市各村建设“思想学堂、法治讲堂、便民大堂,欢乐广场、美丽屋场、兴旺农场”六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广泛开展“红色家风进万家”宣讲活动,面对面宣讲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和红色故事,引导群众主动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石门县在全县各村以自治组织群众,2021年全县共召开了1万多场屋场会,收集各类意见建议万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起;以德治激发群众,建立“家庭文明档案”,实行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除陋习、树新风;以法治规范群众,实施培育“法律明白人”工程,在全县331个村配置了672名网格管理员、331名驻村辅警、331名法律顾问,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零陵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治保会、平安志愿者、永州大伯(五老调解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平安创建活动,规范建设陈萍调解室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推动基层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涟源市推广运用积分制“公益银行”,通过建立“红黑榜”“文明榜”等奖惩措施,推动村里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
下一步,湖南将进一步加强试点经验探索,有序推进试点取得预期成果。一是加强试点工作保障。及时掌握了解试点工作进展,定期研究谋划乡村治理重大课题,为试点县提供更强有力政策支持。严格开展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情况考核,压实市、县责任,督促进度,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巩固拓展试点示范成果。在继续指导做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深化宁乡市大成桥镇等10个镇、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等99个村的全国第一批、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成果。在2021年评定耒阳市大义镇等10个乡镇、望城区白箬铺镇黄泥铺村等50个村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省各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深入调研总结,确保试点出成效、示范有效果。三是强化经验总结和典型宣传。引导基层特别是试点示范地区广泛探索清单制、积分制等模式运用,支持各地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泛收集整理乡村善治的典型模式,加快形成制度成果。继续开展好《善治乡村聚力振兴》等乡村治理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