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新华网 9月28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可以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就当前而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政策引领,打造人才使用“聚宝盆”。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新形势下,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须要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求贤若渴的例子,今有国家强力推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将人才培养与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足以看出我国对人才的重视,而人才工作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太多人才来而不留,待而不久的现象。为此,想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将人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内的各项改革政策有机结合,要突破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敢“试深水”、啃“硬骨头”,通过健全完善的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培养激励等机制,以政策引领打造高端人才的“聚宝盆”。
两腿走路,筑好人才栖息“凤凰台”。政策是“引凤”的根本,那么环境就是“留凤”的保障。大环境下,要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就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舆论环境。时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会选择比较容易就业的热门专业,然而部分科研人才和高校学子由于研究方向较为“冷门”,往往会受到一些质疑,得不到部分社会群体的支持和理解,长此以往,不利益人才成长。此时就需要政府和媒体主动发挥引导作用,提高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理解度与支持度,让他们能潜心做好学术研究,认真干好岗位工作。小环境下,各地区要为人才成长搭建一个“巢穴”。毕竟人才的产生需要好的环境,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他在哪个环境的关系很大,离开了人才生长的环境,凤凰就变成了鸡,而不再是凤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可以坚持在有“凤”的地方“筑巢”,也可以“筑巢”后再引入凤凰。“两条腿”走路,是破解高端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
优化服务,打通人才成长“快车道”。引才、用才,最关键的是要留住人才。从目前国内外的形势看,各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是生产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后,企业对人才更加“求贤若渴”。而各级政府作为优化服务的主力军,不仅仅是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引进“凤凰”不代表能够高枕无忧,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好服务优化,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一方面要激励人才,解决其后顾之忧,比如要强化物质激励,在待遇上留人;要强化事业激励,用事业留人;要强化精神激励,用情感留人。另一方面,要团结人才,既要发挥每个人才的特长,也要保证干事集体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增强人才集体荣誉感。只有让人才看得到职业前景,看得到所干事业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获得“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成就感,我们所搭建的“梧桐树”才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人、留住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云南省建水县委组织部 陈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