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杨立元:以新作为培育新乡风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期:2020-2-13 23:13
阅读:946 回复:0
  《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由此可见,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培育,而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广大乡村,物质上逐渐富裕起来,但文化建设的短板仍比较明显。比如,一些村子文化设施缺乏,还有一些村子虽然建有“农家书屋”等设施,但利用率极低。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文化活动普遍依靠集资化缘形式开展,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内力不足”。对此,我们要坚持站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按照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关注度、加大投入资金力度。农村的文化建设投入,并不是一哄而上建一些文化设施,而是要重内涵、重品质、重效果,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有的地方搞乡村文化建设,不管村子大小,不管村子里是否有人居住,都按照统一标准建起“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但用的人并不多,这反而是一种浪费。

  就硬件而言,农村的文化建设应该走集约型、综合型的路子。比如,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来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农村群众打造集酒席承办、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活动乐园和精神家园。具体来说,农村文化礼堂可以因地制宜,将既有可利用的闲置文化设施改建成为文化礼堂。各村可以依托既有的、利用率不高的文化场地,如部分祠堂、图书馆、文化馆等,按照文化礼堂作为多功能综合体的要求进行设计、改建,以更低的成本搭建村属文化礼堂。

  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很多地方普遍反映,农村缺乏“文化人”。由于文化服务人员数量短缺、质量较低,很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没能得到真正发挥。同样因为缺人,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项目因无人传承而消失,一些非遗项目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因此,要鼓励更多人才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去。比如,为鼓励大学生文化支农,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大学生文化支农渠道搭建、内容引导、统筹组织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增设青年大学生文化村官岗位,以便青年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开展、协调农村文化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激发农村内在的文化活力。在这方面,应该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草根文化队伍”,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鼓励农民们参加各种比赛,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农村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个时期以来,低俗文化、不健康文化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跃跃欲试,有些格调低下的文化趁机涌入农村市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协作,积极用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领农村文化健康良性发展。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强化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总之,我们要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充实农民头脑,让农村文化建设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

  (作者:杨立元,系唐山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杨春,系唐山师范学院讲师)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