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介绍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刘均勇: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9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将在上海举办。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就是介绍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有关情况,我们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先生;副局长江开勇先生;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先生,为我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首先请刘新中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
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首先向关心支持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每十年举办一次,此前已举办三届,原来曾经叫“千年养殖大会”,2000年、2010年举行,本来应该是2020年举行。此次会议在中国举办是第一次,我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经国务院批准,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亚太区域水产养殖中心网于今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办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承办。本次大会既是新千年以来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主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渔业会议,也是全方位展现全球水产养殖成果和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经验、共商今后全球水产养殖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挑战。至本世纪中业,全球人口将达到百亿。不仅要养活人口、提供生计,还要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对资源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粮食和农业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关键,其中水产养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大会将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水产养殖提出发展方向和应对方案。因此,本次大会以“面向食物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为主题,旨在全面总结近十年全球水产养殖发展成就,分析全球水产养殖发展的机遇、问题和挑战,提出未来十年水产养殖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并发布“促进全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
大会的举办得到了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全球各国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34届会议通过的报告中,专门提出“欢迎在中国上海举行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鼓励所有成员参与此次大会”。也就是这次大会在中国举办,是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目前,报名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2700余人,线上参会2200余人,来自120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及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现场参会控制在500人以内,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院士专家、各省渔业主管部门、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和知名涉渔企业代表,21个国家和经济体驻华使节现场参加大会。
大会日程初步安排如下:9月23日下午举办开幕式,邀请相关领导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水产养殖中心网及相关国家(经济体)代表发言。9月23日晚上举行主论坛,围绕中国水产养殖贡献、全球水产养殖状况和《上海宣言》策划三场主旨报告和水产养殖领域投资、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非洲水产养殖等三场特别报告。9月23日晚上和9月24日下午将召开分论坛,全球专家和从业者还将围绕水产养殖系统、水产养殖饲料、水产养殖政策、水产养殖创新、水生生物安全、水产养殖产品价值链和市场等9个方面的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
9月24日晚上,将组织青年学者优秀海报评选,讨论并通过《上海宣言》。大会以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行,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直播。
会议期间,为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手拉手”倡议,促进水产养殖国际合作,我部将于9月24日主办“促进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的南南和三方合作高端圆桌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世纪以来首次就水产养殖举行的南南和三方合作高端圆桌会。会议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可持续水产养殖领域的合作,发展伙伴关系,促进知识分享和技术转移,并共同研讨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行动计划。16个国家和经济体代表,其中部长级代表12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代表参加高端圆桌会。也就是说,这次在上海举办的活动,实际上是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其中套开了一个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南南合作的三方圆桌会议。
目前距大会开幕还有5天时间,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将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的支持下,尽全力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会盛况及中国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深化与各国交流,为促进全球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减贫增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我先就有关情况介绍到这里,谢谢。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有关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刘均勇:
谢谢刘新中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已经举办了三届,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请问我国在水产养殖发展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成效?第二,我国举办这次大会有哪些意义?谢谢。
刘新中:
谢谢你的提问,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举办这次水产养殖大会的初衷和想法。水产养殖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不但为全球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成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就是保供,提供优质食品。而且,在降低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消除贫困、促进增收、繁荣经济等方面,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世界都认可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1985年,中国明确提出了渔业发展以养为主的方针,由此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彻底改变了中国渔业产业发展的格局,短短几年解决了中国人吃鱼难的问题。
1988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这是标志意义非常大的事。1989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30多年中,始终保持着以养为主的生产格局。2020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49万吨,养殖产品占比达到了79.8%,也就是接近了80%。中国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就是中国国内的产品,80%的水产品来自养殖,全球的养殖里面,60%来自中国。
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不但改善了中国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繁荣了农村经济,也为保障食物安全、减少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保证食物供给。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种类达到300种以上,养殖水产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据专家测算,中国国民的动物蛋白消费约1/4来源于养殖水产品。而且,正在持续增长。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脱贫增收。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农渔民收入的来源,特别是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9.27%。2020年,专业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口达到457.5万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三是养护生态环境。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依靠捕捞天然水产品的历史,极大缓解了天然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压力,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万吨控制到2020年的947.41万吨,减少了23.7%。这是什么概念呢?自然资源的捕捞产量在降低,但市场的水产品供给还是充足的,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另外,水产养殖还推动形成了渔业的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星期,我们在威海召开了渔业养殖碳汇论坛,不知道有没有媒体去。我国举办的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一是有助于展示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食物供给、消除饥饿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享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和先进技术,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有助于我国专家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三是有助于深化水产养殖的南南和三方务实合作,携手推进后疫情时期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迈向更高的水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刘局长提到大会离开幕还有5天的时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大会目前的筹备情况。谢谢。
刘新中: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很关键,是这次发布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请我的同事江开勇副局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
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是由我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联合举办的,这是全球水产养殖界的一次盛会,各个主办方对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筹备工作也在顺利推进。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筹备情况。
一是精心策划。我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要重点体现全球的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成立了大会的国际组委会,由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十多个国家,包括中国,资深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同时还选择了世界上各地二十多个机构,在通过大会成果《上海宣言》了环节发言,体现全球共同参与、共同支持、共同推进水产养殖务实合作的决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方的作用。中方的专家将在主论坛环节做主旨报告和嘉宾报告,大会九个论坛,除了线上主持人以外,中方的专家都参与主持和作报告,保证了中方专家的充分参与,为大会各项成果的形成贡献中方的力量。
二是加大宣传。我们组织制作了“中国水产养殖发展成就”的宣传片和水产养殖成果展,这个成果展和宣传片将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和大会现场播放及展示,传播水产养殖中的中国声音,凝练世界水产养殖中的中国经验,挖掘与会专家的典型事例,报道中国水产养殖领域的重大突破和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为大会的召开提前预热。我们积极邀请中央主流媒体参加报道,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户外广告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会议期间,还将设线上直播间,增加大会的效果。
三是保障会务。为了保障大会筹备工作的顺利推进,我部组织成立了大会中方组委会,加强与国际组委会和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大会的现场安排、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上海海洋大学还专门招募了志愿者师生230余人参与大会现场各项保障工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中国举办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次重要机会,请问这次大会预期取得哪些成果?谢谢。
刘新中: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举办一次活动,举办一次会议,成果十分重要。这次举办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我们预期将会有很多成果将在大会上呈现。突出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项成果,是发布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上海宣言》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起草,在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意见后,将在大会上发布,旨在分析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机遇、问题和挑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提出未来十年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文件,《上海宣言》将全面响应联合国202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等发展目标,系统回答水产养殖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水产养殖在未来十年走向如何,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性的时代性很强的问题,对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宣言》分为序言、愿景承诺、战略重点、行动计划等四个部分,其中承诺包括五个方面,促进负责任水产养殖发展,促进良好治理和增强伙伴关系,分享知识和技术,加强水产养殖创新和科研投入,搭建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公共交流平台。战略重点包括十项内容:提高水产养殖对可持续粮食系统的贡献,推动水产养殖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协同发展,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物多样性和降低碳足迹,促进体面工作、两性平等、青年参与、土著人参与、响应全球性问题,加强数据分析和监测等。
第二项成果是发布关于促进南南和三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倡议。南南、三方合作被认为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有效机制。2019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手拉手”倡议,促成捐助方和受援方结对子,以支持最不发达内陆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受粮食危机影响国家的发展,倡议由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提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统筹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全球水产养殖发展应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水产养殖技术先进国家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南南和三方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三是倡议在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合作伙伴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性水产养殖培养和能力建设的合作,推动利益相关方共享知识与经验。四是呼吁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增强全球水产养殖发展在面临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时的抵御力,推动灾后、疫后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复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主场国家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都积极参与这些重大成果的形成和优化。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发布人也提到,大会期间农业农村部将同期主办促进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的南南和三方合作高端圆桌会议,请问中国在促进这个全球水产养殖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方面有什么亮点?谢谢。
刘新中:
谢谢,这个题目请江开勇副局长作个专业性答复。
江开勇:
去年来,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手拉手”的倡议,深度参与水产养殖南南与三方合作,为消除全球的贫困和饥饿,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自2009年起,中国陆续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进行了三期捐资,并支持发展中国家利用联合国南南合作机制,实施以水产养殖为重点内容的南南合作项目,有效地改善了部分国家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条件。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荷兰以三方合作的形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目前中国已经建成海水和淡水两个国际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养殖及内陆渔业研究培训的参考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已经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000多名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将瞄准繁育技术、配合饲料的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等传播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留学生学历教育。“十三五”期间,我们先后招收30多个国家近300名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三是共享技术模式。中国积极派遣水产养殖专家深入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线的技术指导、示范和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了近200名专家赴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水产养殖的技术和顾问,指导当地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大家知道,稻渔综合种养是非常经典的减贫模式,而且是很重要的养殖模式。中国组织东南亚、南亚国家代表实地考察哈尼梯田的稻渔共作模式,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举办国际研讨会,分享经验和案例,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已经在东南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落地生根,并且推广到这些地区的广大农村。此外,我们还向周边国家捐赠鱼苗,在东盟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在非洲推动罗非鱼回故乡等系列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大会期间,中方发挥主办方作用召开圆桌会议,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南南和三方合作。谢谢。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之一,请问学校在水产养殖国际合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
谢谢您的提问,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部里的新闻发布会。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我们上海海洋大学原来的名字叫上海水产学院,最早也是我们农业部的部属院校,是我们渔业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专业院校之一。我们水产学科是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我们这个学校也是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水产养殖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特长。特别是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我们这两年在农业部的带领下,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我们在水产领域特别是水产养殖领域和相关国际组织、科教机构的紧密国际合作。我们回顾了一下这么多年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和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相关的专门的合作协议,我们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有着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我们学校还是亚洲水产学会的发起成立单位之一,我们有两位教授曾经先后担任过亚洲水产学会的主席,这跟我们国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地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和亚洲水产学会共同主办了第九届亚洲渔业和水产养殖论坛。刚才开勇局长讲的罗非鱼返乡计划主导的专家李思发教授,获得了世界水产养殖协会的终身成就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的终身成就奖,这些奖项的获得,体现了中国在水产养殖领域的专业地位、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二,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科研国际合作。学校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和前苏联、日本等国家都开展水产的科技合作。近年来,我们学校持续开展中国和东盟的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和推广,也颇有成效。特别是这两年,我们学校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传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来促进水产养殖的国际减贫,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学校的澜湄国家稻渔种养技术合作和水产养殖减贫专业科研项目,也是获得我国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农业领域唯一的一个水产的行政项目,非常不容易。
第三,大力推动国际水产养殖领域的人才培养,这是学校的优势。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中国—东盟学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开展来华的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我们在马来西亚还建立了水产养殖的海外实习基地,举办了中国和东盟的水产教育方面的院长论坛,还有水产高等院校、研究所研究生的学术研讨会等,我们为东盟等20多个国家培养各类水产科技人才。特别是刚才谈到的罗非鱼返乡项目计划,得到教育部的中非合作专项,成为非洲水产人才技术培养的专项培训项目。
这次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的召开,作为承办方,我们学校也非常想利用这样一次契机,进一步推动我们学校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拓展,特别是我们学校现在又身处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国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国际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水产养殖国际合作的网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比如澜湄、中国—东盟,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来全面为提升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作为我们高等院校特别是专业院校自己的贡献。谢谢。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
现在全球疫情肆虐,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水产养殖业不能幸免。请问在此背景下,全球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全球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谢谢。
江开勇:
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提到的,全球疫情的蔓延,确实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第34届会议发布的《2019年冠状病毒病对渔业和水产养殖粮食体系的影响的报告》,2020年鱼类消费、贸易、供应都有所下降,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预计下降了1.3%,应该说是该产业数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这种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产养殖的供应链环节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破坏,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二是水产品消费需求的疲软,产品滞销,提高了饲料成本和养殖产品死亡的风险。三是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以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为主,生产和管理都较为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差,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受到的冲击还是非常严重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我部通过采取加强监测调度,推进产销对接,恢复苗种生产供应,强化生产指导,加强水生动物疫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等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因为我们是比较早地实现了水产养殖的稳定发展和有效恢复生产。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还是实现了增长,比2019年增长了2.86%,这些都非常有效地保障了国内水产品市场的供给。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渔业大国,在后疫情时代,我国也将继续深化与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养殖合作,携手推进后疫情时期全球水产养殖业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一是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水产养殖技术交流与示范培训基地,加强水产养殖人力资源培训和国际合作,提升全球水产养殖人才培养的能力。二是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广池塘的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质养殖、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后疫情时期区域和全球水产养殖的生产、加工、贸易环节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合作,积极推进水产养殖检验检疫标准和追溯制度的国际互认,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四是呼吁国际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发挥青年作用,鼓励和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在通过水产养殖减轻贫困与饥饿的同时,有效地创造就业,保障传统渔民的生计。谢谢。
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村网记者: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也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大家都期待了解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经验,请介绍一下中国水产养殖有哪些好的经验与模式,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谢谢。
刘新中:
这次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在中国上海开,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展示成果。我这里简单做一个回应。确实,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水产养殖业,而且速度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在过去有很多方面的报道和阐述。
要说发展经验,我这里不一定概括得很全,第一条,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政策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我们形成了中国渔业发展的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理念。应该说,历史以来,人类索取水产品主要从自然江河湖海,从自然资源获得。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看到了水产品需求的重要性,产品提供的重要性,也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所以我们早在八十年代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这样几十年下来,我们就是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的指引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模式。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的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80%,我们在全球养殖产量占到世界养殖产量的60%,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经过一代代人努力打拼出来的,我想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政策。另外,我们很早就放开了水产品市场,用市场来调节产业发展,这也是这个政策的重大支撑之一。
第二,中国养殖业的发展,一路以来都是科技支撑走在前面。因为养殖业,人工养殖有很多很多复杂的技术条件,用什么种,在哪养,用什么方式养,这个鱼投什么料,病害怎么防治、质量安全怎么保障,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科技进行强有力的支撑。刚刚上海海洋大学的王书记也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实际我们中国在养殖领域孕育了一大批水产养殖方面的科学家,好多都已经是院士了。我们刚刚说了南南和三方合作,我们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包括非洲,他们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愿望非常强烈,很多时候受制于没有技术,中国和菲律宾的合作,也是我们渔业走在前面的,我们很重要是给他提供苗种,提供技术,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刚才开勇局长介绍我们的合作,很多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另一方面为了贡献技术,甚至派人到有关国家,帮助他们发展水产养殖。所以科技这一块,是助推我们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支撑。
第三,我们一路下来秉持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下,大力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集成创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强化养殖尾水的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调优水产养殖布局,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养殖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共生,这是养殖业发展这么多年很重要的,我们正在全力以赴。
第四,开放合作,引进门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自由的水产品贸易和投资体系,开放水产品市场。我们有几个情况,首先中国水产品出口是全球第一,出口产品里面主要是养殖产品的出口。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出口产品要求非常严格,很重要的考核就是质量,官方监管体系,所以他对养殖产品这块是非常欢迎的,因为他认为养殖产品是可控的,所以出口到欧盟、到日本、到美国,绝大多数都是养殖产品。这一块在国际合作上,首先我们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鱼问题,也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鱼问题,助力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鱼问题。第二方面,我们在水产养殖发展过程当中,在早期的时候,我们是依赖或者说借助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说挪威,很多国家,包括我们周边的邻居,在前期的时候,都给我们做过指导。但是我们渐渐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具备了优势以后,又不断和相关地区和国家进行合作,把我们的技术和他们进行分享,在助力“一带一路”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应该是值得一提的贡献。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渔业工作者通过技术模式集成组装、新型技术模式熟化提升,传统技术模式升级改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新模式,创新集成了循环水养殖、深远海网箱养殖、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尾水综合处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等一批生态健康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形成了像查干湖、千岛湖净水鱼、大水面增殖渔业、福建的鲤鱼溪,塞上河套的休闲渔业,甘肃景泰、山东东营的盐碱水绿色渔业、湖北潜江、云南哈尼稻渔综合种养一批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的渔业发展模式。比如说小龙虾大家都爱吃,产业做的很大,很大程度上,在稻田里养的,通过稻田养小龙虾,既保证了稻子的生长规模和产能,还给大家提供优质产品,让农民有增收,潜江小龙虾是一个典型案例。哈尼梯田有个标志性的说法,如果没有稻渔综合种养,这个梯田不一定保得住,因为效益不高。但是没有持续有水,这个梯田是要损害的,要干裂的,当地人找到这么一条,通过稻田养鱼来保证它的效益,让农民有持续生产的积极性,这样是多功能、多层次地保障我们的综合功能。
下一步,我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
一是加强科学布局,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优化养殖生产布局,积极拓展养殖空间,就是“三区”的划定,明确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让养殖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起来。
二是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体系。
三是改善养殖环境,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加强养殖废弃物治理,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
四是强化生产监督,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加快疫病防控,强化投入品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管。
五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谢谢各位媒体,也谢谢主持人。
刘均勇:
刚才刘新中局长也介绍了,在大会期间会全面展示中国水产养殖的经验、成就,以及世界各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情况,也欢迎各位媒体继续关注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刘新中先生、江开勇先生、王宏舟先生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