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覆盖。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已超200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在邮政网络方面,全国建制村已实现直接通邮;快递网络方面,通过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主要快递企业已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乡镇网点覆盖率接近98%。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仍存在末端服务能力不足、可持续性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等一些突出问题。
在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看来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农村物流快递的半径较大。由于物流需求和供给较为分散等因素,导致农村物流从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环节缺乏系统性、高效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
二是农村物流各类主体协同不够。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各类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较欠缺,不同运营主体之间在共同配送、数据共享等环节存在壁垒,部分地区参与主体还有重复建设的现象。
三是冷链设施不健全。成熟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持续巨大的资产投入,投资回报周期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韩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是为了实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部分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由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将能够扩大快递覆盖范围,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方,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着力加快提升物流快递服务水平。此外,完善农产品上行发展机制能够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在刚刚脱贫地区,农产品外销对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收入来源中农业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的地区。
在洪勇看来,在落实《意见》的相关任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基础条件也不尽相同,“快递进村”工程在东中部农村地区和西部农村地区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
二是突出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建设。在农村市场上,工业品下行销售额远远大于农产品上行销售额,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建设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体现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关注。将升级改造与新建相结合,整合现有资金渠道或专项政策等资源,依托利用现有设施,支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升级改造。
四是优化农村寄递物流市场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合理限制,简化备案手续,清理整顿未按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