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和美乡村 查看文章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江门日报
发布时期:2021-6-17 14:31
阅读:1811 回复:0
新会区大鳌镇东风村,居民世代依水而居,是该区水产养殖界的“扛把子”,也是美丽水乡的“代言村”。曾经,一批批投资商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因为与水乡风情剪不断理还乱的,是蔓延总长近2公里,令人却步的大量涉河违建。

随着“三清三拆三整治”在江门全面打响,借此契机,东风村全体干部群众下定决心“拆”出一个新未来。一河两岸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经济型酒店、家庭民宿等业态逐渐兴起,村民出行通畅度、停车便利度、屋前开阔性,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市政协委员邓雪看来,撬动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首要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人”,这样自己更“体面”,“客人”更愿意留下,发展美丽乡村也才更有底气。

美丽乡村建设向来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共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近期,市政协“委员议事厅”专题调研组聚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走访台山、开平、鹤山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言献策让社会资本流入美丽乡村“资金池”。

深化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

坐落于江海区礼乐街道的秾稼生态园,种植有葡萄、青枣、草莓等水果,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该生态园由宏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盘活利用邻近英南村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将土地集中流转并入秾稼生态园,用来种葡萄、火龙果和番石榴,每年收益60多万元,受益村民每人每年分红300元,不仅我们的家园变美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也增加了,两全其美。”英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日强说。

“江门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利用这一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后变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累计发动334家企业投身其中,拓宽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助力五邑乡村建设美丽家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吹稻浪,金穗渐香。开平市大沙河水库岸畔,大沙镇蕉园村内26.7公顷连片的稻田在“互联网+”智慧生产模式的悉心“照料”下,即将迎来收获季节。这片土地原先由300多户农户零散耕种,还有不少田地因无人照料而撂荒。

后来,蕉园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引入乡贤回乡投资建设丝苗米智慧农场,并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自动远程调节田块水位,同时设置环境监控和自动清淤等智能系统,逐步实现丝苗米种植生长全程监控。

大沙镇镇委书记邝卫民表示,蕉园村智慧农场项目实施以后,解放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村民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也可以投身参与建设美丽乡村,“项目辐射区内农田租金由亩均250元/年提升至550元/年,另外直接雇佣周边农户6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超200户,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万企兴万村”行动。邓雪认为,我市应深化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用好这个平台,推动完善村企合作共建机制,找准双方的契合点,变“单向帮扶”为“互动合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速跑”。

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石板沙,西江上一个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孤岛村落,至今延续着内河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乡土风情。

近几年来,石板沙围绕“一岛一村一世界”主题,引入文旅公司“村企合力”,建成疍家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创作基地,引入墙画艺术文化,同时升级了风情街,亮化了中心河,建设了文化馆,开办了主题民宿,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日益完备。

如今的石板沙,村子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变鼓了,摇身一变成为国家3A级景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每年吸引约50万人次上岛旅游,旅游收入高达3000万元。

市政协委员吴超雄认为,应当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与投资主体协商沟通,共建共享,再由社会资本完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畅通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的渠道。

石板沙美丽蝶变的背后还有江门金融行业的支持。以江门农商银行为例,该行与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并制定出台《江门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农村文明风貌,让乡村变得更宜居宜业。

3月9日,全省首个地级市金融支农联盟——江门金融支农联盟成立,合力打造“政银保担基”金融支农大格局。“江门金融支农联盟的成立,将构建信息沟通、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平台,扩大金融服务合作面和覆盖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金融活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调研组走访发现,要建设美丽乡村,仅靠各级财政资金的补助,资金缺口大;仅靠村民个人参与,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只有让农民和社会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成为利益分享的共同体,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一位市政协委员表示,需尽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市场运作机制早日成形,引导社会资金有效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