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赵志鸿:乡村振兴要靠教育筑牢根基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赵志鸿
发布时期:2021-5-7 17:05
阅读:1484 回复:0
  作者:赵志鸿(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教师)

  2021年2月,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在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开始转入乡村振兴阶段。乡村振兴既是对扶贫工作的继承,又是对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其关键在于乡村、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整体同步提升。经济的振兴已有扶贫阶段的经验可以借鉴,精神文明进步和乡村文化的振兴则离不开教育的核心作用。

  乡村振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要依靠自产自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在扶贫攻坚阶段,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得贫困地区得以成功脱贫,但先进经验需要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脱贫之后的振兴之路最终还得靠当地人民自己来走,这就需要能胜任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可是,这样高素质的农民哪里来?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要走思想引领行动之路,思想观念走在前面,必须依靠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乡村振兴也必须从思想根子出发,让新时代农民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新路,在现有脱贫的基础上依托本地资源,做到百花齐放,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必须依托教育,培养新时代乡村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一代代人热爱乡土、立足乡土、建设乡土,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勤劳致富、用心耕耘,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富有文化特色。

  乡村振兴要走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必须依靠教育。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众多,各个地方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这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走好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差异化即突出乡土文化差异,做好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放化即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开放,宣传、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做文旅特色产业。要通过教育保留乡土文化特色,通过教育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社会资源往城市集中,教育资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偏远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入学儿童逐年减少,乡村学校不断被合并,学校数量持续减少。优秀乡村教师出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考虑,更偏好大中城市的就业机会,乡村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不光要做到乡村经济振兴,还要做到教育振兴,最大限度做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用政策倾斜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一个好教师影响着其教过的所有学生;一群好教师塑造的是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就是让教师成为这个社会最具职业自豪感的群体、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群体、最具正能量的群体。客观地说,受当地经济发展所限,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教师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可以从加大中央、省级财政统筹等角度,探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的可行性,同时对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达到充实师资力量的目的。

  二是招收定向生投身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需要活水灌溉,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需要多措并举招收定向生回乡任教。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奉献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我价值。为更好发挥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在珠海校区首设“志远计划”。该计划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原则,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可谓积极的办学实践。

  三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企业家,已经具备了社会资源反哺教育的条件。社会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诞生、发展、壮大,财富来源于社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应尽的义务。同时,社会资本投入到教育能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也是给自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是有回报的投资。在我国,一直有尊师重教、兴办义学的传统,捐赠是教育系统资金的一大来源。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投资优惠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作为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补充。

  四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教育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对人进行教化和赋能。教育应是分层次的,精英教育着眼于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拓展研究,推动人类科技人文不断进步。普及教育着眼于对人的培养,赋予人从事各种职业的技能,保障人类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乡村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提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通过教育让合适的人才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既有走出乡村、走向前沿做科研的人才,也有留在乡村踏实创业搞建设的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职业教育,真正培养适合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使经济发展与教育良性互动,良性循环。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