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叶庆亮
发布时期:2020-2-15 22:08
阅读:1495 回复:0

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参加广东、山东等代表团的审议,论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他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这说明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处于核心位置,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

  当前乡村振兴任务重、责任大,迫切需要引导各类人才流入乡村。源于自身的特殊性,农业科研单位蓄积了大量不同专业、各具特长的优秀人才,如何精准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专长,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潜能,将他们储备的丰富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该如何有效地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要进一步深度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用好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

  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建有为数不少的农业科研单位。作为专业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机构,其拥有行业中先进的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和涉农经验,更拥有数量众多、学科背景深厚、学科层次齐全的人才。这些人才,理应能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切入点,如果他们仅止步于关起门来做研究,又把成果只作为论文发表,且不走出去实践、不到乡村施展,便无法把宝贵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已成必然。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推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这一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于2015年5月揭牌。培训中心统筹人才资源,着力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农民,有针对性地发挥了各类人才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形成科技服务“三农”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拳头效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乡村的全方位振兴,仍需不断地升级农民技能培训,扩大培训授课教师的选拔范围和类型,以便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素质。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需按照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充分用好农业科研院所人才资源,持续不断地以“输血”的形式,为乡村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最终促使其转化成一支能自己“造血”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二是要继续完善基层干部挂职制度,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

  挂职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一段时期,各单位为配合国家重大部署,从实际出发,向其他单位或基层派出人员,既达到锻炼干部的目的,又能很好地为派出单位服务,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危机。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想有效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本质上仍离不开行政引导的原则,但更要求构建内生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系统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农业科研单位历来有派出干部挂职的传统,但由于一些原因,派出人员尚未能真正实现无差别全面选拔基层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一些派出人员为乡村振兴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名曰挂职锻炼,实则只为增加履历,失去挂职锻炼的本质意义。

  有鉴于此,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要完善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更有力、更有效的激励与监督考核,充分整合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同时,要加强与派出地区的对接与联系,重点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倾斜,完善对口挂职机制,依据个人特长,精准挂职帮扶,并根据现实需要,适当调整挂职期限,不断激活挂职机制,促使每位挂职人员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大潮中去。

  三是要努力构建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潜能。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开展的研究,归根结底都围绕着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展开,实现有效为乡村振兴服务。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的大量人才,大多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如果可以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升级的突破口或能量的释放点,就能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产生质的飞跃。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我国基层人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农村空巢化现象明显,这种空巢化不仅体现为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缺乏,也体现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一方面,基层缺乏人才,无才可用,迫切希望涌现出大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科研人才“待字闺中”,急需释放科研潜能,实现自身价值。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共享通道未能完全打通,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未能很好地构建。身处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农业科研单位,不仅应肩负起科学研究的使命,更应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积极推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激励更多能干、有潜力的在职人员,在乡村人才振兴中起到“先头部队”作用。

  要健全在职人员到乡镇乡村干事支持服务机制,鼓励人才与基层乡镇乡村交流;要及时制定规定性、激励性、考核性相结合的措施,鼓励在职人员下乡服务政策,对积极下乡服务的人员,与其职称评定、成果鉴定、晋级评优等挂钩,支持他们留职创业、兼职兼薪;对管理岗位上有突出才华的干部,也要与其职务晋升、工资套改相挂钩,并要特别注重提拔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锻炼的人员,从而“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是要统筹全局积极破除行业信息壁垒,充分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交流。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局性战略。要使这一事关全局、系统性的重大战略顺利实施,就必须依靠做好统筹全局、通盘筹划、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协调互动起来,一致朝既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作为专业从事农业科研的单位,在当前形势下,统筹全局最重要且急迫的任务就是大力收集并整合本行业所涉各方信息,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详尽资料,从根本上破除行业间、单位间,及至部门间、个人间的信息壁垒和制度阻隔,促进全行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用,以便即时方便地与基层对接,提供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服务,最终创建一个完全畅通、互惠互利的人才互动交流体系。

  这样做,一方面可充分用好农业科研单位各类人才,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能高效解决农村基层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帮教农民发家致富,帮扶农村摆脱贫困,帮助农业再上台阶,最终在纵深层次上助推乡村稳步扎实地走向振兴。

  因此,广大农业科研单位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均应大力推动以实施人才项目为载体、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大乡村振兴人才支持倾斜力度,引导各类人才走出去、走下去。将农民最需要的各种知识应用到生产一线中,并继续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让所有深入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顺利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人才交流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

  (作者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室副研究员)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