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正在掀起“绿色”浪潮,农村商业银行也该当仁不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年初举行的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明确,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金融业服务好国家碳减排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职责。从总量上看,我国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较快,其中绿色信贷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0.3%。
为了实现“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金融业还需要更多投入。农村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以及服务县域经济,在绿色金融的浪潮中同样大有可为。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助推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须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战略上重视绿色金融,把低碳、绿色、环保及保护生物多样性融入信贷政策与经营理念,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严控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努力提高绿色信贷的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农商行发展绿色金融已经加快行动。例如,苏州农商行的战略目标是“向绿色银行转型,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内的绿色标杆银行”。该行提出,资产业务逐步向绿色调整,至2021年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占业务总额20%的目标。该行绿色信贷系统创新性地对信贷系统核心业务模块进行了重构,将绿色信贷业务功能完全融入现有信贷系统中,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绿色信贷业务的用户、客户、权限、报表、任务中心统一管理以及移动端便捷化审批的农商银行。2020年半年报显示,苏州农商行加快绿色信贷投放,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8.70亿元,比年初新增5.40亿元,增长40.60%。其中,创新以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为担保,为某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授信绿色贷款3.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抵质押物不足问题。
沪港两地上市的重庆农商行是境内第4家、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通过优先支持、绿色通道、降低成本、加强考核等多种措施推动全行业务发展绿色转型。该行设立绿色金融部,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指引,通过资源配置引导,形成绿色信贷激励,重点支持以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生态修复为代表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贷款绿色信贷余额173.19亿元,较年初增加18.56亿元。
非上市农商行也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例如,山东省农商银行系统2020年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达34.41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达29.93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达15.78亿元、清洁生产及绿色服务产业贷款余额达4.71亿元。桐乡农商银行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32933万元,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绿色贷款7200万元,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11634万元。
农村商业银行顺应时代潮流,可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内现有的7家赤道银行中,除了兴业银行外,其余6家均为中小城商行与农商行。这表明中小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大有作为,可以以此增强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对农商行来说,一方面,要把绿色金融的理念嵌入发展战略中,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内部健全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对贷款客户的绿色评估与识别,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围绕自身业务定位做出特色,实现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把发展绿色金融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相结合,对绿色客户与绿色产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释放绿色信贷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