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务、新挑战
2021年,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交汇点,农业农村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是处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时期,需要绘制新的发展蓝图,指明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需要创新思路,守好“三农”基础,稳定基本盘;三是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需要探索从脱贫攻坚的“被动扶”到乡村振兴的“主动兴”的转变方式。
在“十四五”促进和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三方面都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一是各级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工作已进收尾阶段,地方政府深刻感受到了未来五年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亦是如此;二是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每个方面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甚至高于脱贫攻坚,过渡和衔接机制的探索和建设任重道远;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具有突发性、整体性,如何发挥好农村的蓄水池、缓冲带、压舱石作用,助力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新课题。
新文件、新亮点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时期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和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文件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了及时和有效回应,亮点多多。一是指导时长上,从1年拉长至5年,文件既是2021年的“任务书”,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二是指导思路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等关键领域都提出了新理念新路子;三是具体举措上,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等关键环节出了实招,尤其是在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此外,文件还延续“十四五”规划建议文件,增加了乡村建设行动有关内容,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规划问题。
新思路、新作为
新时期,“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乡村振兴务必抓紧抓实。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新要求,应对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地方政府必须创新思路,才能有所作为。
一是思想为根
首先要对“十四五”规划、中央一号文件等文件、会议进行全面解读,明晰亮点要点;其次深入学习各地从脱贫攻坚的“被动扶”到乡村振兴的“主动兴”的转变的优秀案例,刷新思路;然后要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诸如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建设行动等亮点进行重点解读,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积极应对未来可能推出的新政策。
二是规划为纲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尤其是村庄规划或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思考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大板块;其次要根据各地乡村振兴实践特点和要求,编制人才振兴、智慧乡村、乡村旅游、三产融合、乡村治理等专项规划,尤其是要做好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等方面的规划,把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进一步延伸和细化。
三是项目为王
首先要建立“三农”领域项目库,组织项目单位、三方机构和相关人员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央一号文件等文件推出的新思路新政策,积极开展项目谋划策划等前期工作,赶在具体扶持政策推出之前储备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其次要抓好项目精准招商,可以积极采用集群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新手段,高效推进产业落地;然后要盯紧项目靠上服务,按照“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要求,树立“用户”思维,构建“亲清”关系,推动重点项目尽早落地开工、投产运营。
四是资金为要
首先要从投融资和运营角度出发,规划设计乡村振兴项目的投融资模式,避免出现规划-投融资-建设-运营断链问题;其次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成立乡村振兴引导基金,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然后要通过发行乡村振兴一般债和专项债,筹集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资金;其后要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尤其是作为乡村振兴主力银行的农发行对接,申请优惠信贷支持;然后还要千方百计申请中央预算投资以及各类涉农奖补资金支持,减轻资金压力;最后要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
五是平台为上
首先要通过新组建社会化的涉农平台公司或推动已有的平台公司实现转型等方式,搭建区域农业农村投资融资和综合管理平台;其次推动“平台公司+产业运营商”打造农业园区、农业集聚区等产融发展平台,打通产业链条,实现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组团发展;三是结合当地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发展综合性的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业平台企业,助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
六是创新为先
首先要充分重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工作,探索具备本地特色的多样化供地方式,优先保障重大农业农村项目用地需求;其次要积极引进EOD、ABO等新型开发模式,着力解决农业生态环保、农业基础设施开发等项目痼疾;最后依托农业片区综合开发、全域乡村旅游开发等重大项目,大力探索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方法,着力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增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作者:
陈林凡
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
北京现代企业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翟龙
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总经理兼副主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发展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工程师
张琼琼
中建政研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PPP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建政研教育科技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