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首页 振兴顾问 查看文章

乡村振兴的生态伦理实践

发布时期:2020-2-14 03:46
阅读:1095 回复:0
尽管我们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突出自然界与人类的平等地位, 但带有人主观性的伦理规范最终仍必将由人定夺, 自然界终究不可能获得与人平等的地位, 无论我们如何肯定自然价值, 自然物始终无法跨越主体性的鸿沟, 自然界本身不能够实现任何伦理思想, 生态伦理的实践主体只能是人。

(一) 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客观认识和总结。科学技术被人们应用到开发自然、改造自然之中, 这就使我们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放弃科学技术的介入。而且, 人类也认为当代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与人类滥用科技和科技异化有关。科技的使用让人类改造自然的水平大幅提升, 但科技的滥用也提升了自然灾害和生态灾难爆发的频率。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 科技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面性的, 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提升环境质量, 也可以扰乱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因此, 如何使用科学技术是人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的一个关键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认真审视对待技术问题, 更加理性地选择使用科学技术, 支持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积极发展推广农业生态化技术。所谓生态化的技术, 就是既考虑到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又能关注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的技术。生态化的技术不是把科学技术简单地生态化, 也不是将生态学简单地同科学技术划等号, 而是在技术的创新发展中融入生态化的思维和意识, 赋予技术生态与环保的理念和属性。农业生态化的技术把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发展中, 从技术开始被使用就以维护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以及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同时, 将技术使用的评价标准与目标结果从“人—社会”的二维视角转向“人—社会—自然”的三维视角, 让农业科学技术既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 又服务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二) 确立生态系统整体性循环思维

新时代我们建设生态文明, 振兴我们的乡村, 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那种最充分地适应自己的时代、最充分适应本世纪全世界的科学概念的哲学, 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线性思维和非循环的发展理念是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导下,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发展思维方式, 为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各领域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的发展思维方式应该是超越分析性线性思维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循环思维。由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限制着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 所以当人类认为某种物质没有价值的时候, 可能只是受制于科学技术水平或是其他认知水平没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而使这种物质的价值被忽略。可是人类必须面对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的现实, 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珍惜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 最大限度避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因此, 在乡村振兴的生态伦理实践中我们应该确立生态系统整体性循环思维, 将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 人同自然界其他物质一样, 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应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珍惜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物质。最终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构建资源利用与废弃物产出之间的良性合理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界各物质间的良性互动, 让自然界各物质间实现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让自然资源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全面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 促进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必将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观的绿色化变革。当前, 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和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 应该积极推动开展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的生态伦理实践活动。

生产方式就是物质谋得方式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同传统的乡村生产方式相比, 乡村生产方式绿色化是人们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物质生产本原问题上的一种提升。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变要求把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放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 承认自然界是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将社会经济发展看作是自然界整体发展的一部分, 其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乡村绿色化生产方式是着眼于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将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其实质, 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各种形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反映的是怎样生活, 怎样生活才是好生活的方式、方法。生活方式并不等同于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领域, 而是包括了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全部生活领域, 是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 (不包括非生活性因素) 的统一体。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就是把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活方式中, 使人们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和行为模式向着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在乡村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领域, 应该倡导农民养成以知识、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工业文明的消费生活推崇追求物质财富和过度的物质享受, 以高消费体现人的社会地位。生态文明时代农民的消费生活价值观应提倡拥有、利用、消费知识和智慧含量高的商品, 让农民的消费更加自由、自主且富有个性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引导农民从崇尚物质逐步转向崇尚精神, 以丰富的精神生活取代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这种生活方式崇尚社会、心理、精神、审美的需求, 积极参与科学和艺术活动、旅游、娱乐以及一定的社会道德生活和信仰生活。这更符合人的本性, 更符合自然本性, 是有更高生活质量的新生活, 是乡村振兴生态伦理实践的有效路径。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