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四个一”的战略定位,提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近年来,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绿色引领,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发展道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出台农业绿色发展意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落实“土十条”意见,制定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性“四梁八柱”已初步构建并不断完善。二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在2015年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的基础上,2017年起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三是强化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化肥减量增效、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合力解决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技术瓶颈问题。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技术集成、成果转化,集成推广典型技术模式,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尽管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化肥农药使用量还处于高位,畜禽粪污、秸秆、农膜问题仍然突出,耕地土壤污染不容乐观。而且,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制度机制也不健全。为此,需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加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强化基础建设、市场建设、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笔者认为,应在四个工作“着力点”下功夫。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针对果菜茶是当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的重点这一问题,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支持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加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着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推进畜牧大县整县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集成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着力推进秸秆农膜综合利用。以东北、华北地区为重点,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以及饲料化、燃料化等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推广农膜高效利用技术和模式,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以西北地区为重点建设地膜科学使用与污染治理示范县;着力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从“防”“控”“治”等关键环节入手,突出风险管控,注重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治地用地结合、产地与产品一体化的耕地可持续管护利用机制。同时,要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耕地等农用地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与体系。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