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同时,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青岛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为总牵引,坚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定位,贯通制约乡村振兴的痛点堵点难点,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着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系统谋划,顶格推进
青岛市提出实施顶格战法,即在谋划协调方面上提一格,在推动落实方面下沉一级,大力推动决策运行流程再造,探索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
考虑乡村千差万别的发展面貌,青岛市按照沿山海河、平原和城郊等不同区域乡村发展路径,积极构建土地规模化、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着力让农业获得产业平均利润率、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均等公共服务,探索一条“四化”同步中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
平台思维,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共荣,青岛市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搭平台扩开放、建机制优环境等,引导更多更好资源投向乡村。
引导资源要素投向乡村,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青岛市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和平均利润率。目前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有效解决农业规模经济问题。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农业企业,打造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着眼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青岛市打造农业“国际客厅”,在全球寻找合作者,用全球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改造提升乡村发展面貌。营商环境优良、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短,为项目引入提供了极大便利。今年,青岛市签约亿元以上农业大项目15个、总投资506亿元,新希望集团、中国建材、益海嘉里等在建乡村振兴大项目779个、完成投资625亿元,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0.8%。
协同发力,协调发展
青岛市坚持从解决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入手,瞄准平度和莱西两个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四大工程。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岛市全面实施清零专项行动,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基本解决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畜禽散放养、村庄黑臭水体等突出问题,基本实现300户以上村庄农村公厕、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设施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卫生设施、城乡养老、医疗、就业均等化。
集中力量、重点攻坚。青岛市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由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力量,打破条块分割,整合为统一的“作战兵团”。实施机关党组织帮扶等行动,更大范围发挥群团组织和农民群众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营造出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浓厚氛围。
抓镇促村,全域提升
青岛市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推动各类组织和资源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实现乡村发展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
坚持责任压实,把权力下沉到镇(街道),将镇(街道)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应放尽放、应授尽授。
既要给镇(街道)赋权减负,更要撑腰鼓劲。青岛市派出乡村振兴服务队,一对一帮扶20个发展滞后镇(街道),一帮三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驻平度市仁兆镇,帮助引进项目8个,增加税收近500万元,推动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加快转变。
数据来源:中共青岛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04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