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专题论坛·2020金融扶贫及创新峰会于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王安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分别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主持开幕式。
王安顺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是支持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速3.73个百分点,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735.4亿元,惠及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以上,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在精准脱贫基础上,金融机构应及时总结金融扶贫好的经验,互相分享和借鉴有益做法,创新金融服务乡村地区的工作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力量。”王安顺指出,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快体制改革,加强业务创新,汇聚形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合力。
李伟在题为《加强金融创新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中表示,面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村金融应该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扩大有效金融供给,努力实现金融供需平衡。
“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持,应该抓好几个关键环节。”李伟提出,一是聚焦产业。针对不同产业应该有不同工作重心。二是突出主体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既要面向亿万普通农户,实施普惠金融,同时,更应扶持在保障农业产业安全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三是加强创新。从长期看,农村金融发展的出路在于创新。四是防范风险。除了运用传统的避险规则外,也需要借助现代金融科技。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与财政保险、担保等政策工具有机结合,分散风险;另一方面要善用数字技术,通过大数据掌握服务产业、服务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预防和减少风险损失。
郑文凯在题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从这些年的实践看,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金融扶贫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有助于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有助于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促进为三农服务的普惠金融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探索。”郑文凯说,基金会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试点项目,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成为贷款客户近40万、纯农户超过90%,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生产性贷款超过90%,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市场主体。2017年,基金会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建档立卡户18-60周岁的劳动力提供扶贫公益保险。
在峰会“金融扶贫及创新”环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江西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王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梁定基,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胡凯,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金文成表示,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时期,金融服务力度要与农业农村发展释放出的巨量需求相匹配,在结构上既要点上出彩,又要面上开花,在创新上要着重于精细化、差异化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在下午举行的“金融扶贫及创新互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原副主任肖乾珠,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贵州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中共榕江县委副书记肖智勇,肇庆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东奇就金融扶贫模式与创新探索进行了热烈探讨。
峰会还发布了《2020中国农村金融扶贫及创新调研报告》以及金融高质量发展及精准扶贫创新案例等。
此次峰会有来自各省区市百余家农商银行、农信联社代表近200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