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陆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期:2020-10-13 00:47
阅读:2681 回复:0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实现我国农业产业振兴,为我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新整合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农村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新焕发各项资源的生机活力,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整合优势资源。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潜能,一方面要坚持“三权分置”,推动农村集体承包地制度改革,促进承包地向高效率的农村经营主体集中;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宅基地改革,在保护农户土地权益的前提下,盘活用好闲置宅基地,将农村土地要素向农业新业态新产业集中。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严格遵循“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严格保护”的改革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体制,形成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三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恢复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吸引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生力军。

(二)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的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以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是指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以市场的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构建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首先要实现粮食产业中农用化肥施用量的“零增长”,推动粮食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循环;其次,要通过生物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二是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要求农产品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功能,农业产品的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培育富含铁锌硒的小麦,可以养血润脉;富含高抗性淀粉的优质水稻可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富含维C的马铃薯,可以抗氧化、抗衰老、防止血管硬化。三是发展“生态高值功能农业+大健康”,将生态高值功能农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借助消费者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实现对消费者的健康综合管理。四是生态高值功能农业的三产串联机制,首先通过生态高值功能农业赋予农产品独特的健康价值,打造种植业的新亮点;其次为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创新,为研发、制造保健性功能食品提供新空间;最后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可在独特的生态高值功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观光和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养生疗养等,从而进一步衍生生态高值功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等相关高端服务业。

(三)发展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走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的道路。一是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现代绿色高效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动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二是切实开展绿色农业行动,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药化肥的减量,用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进一步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实现农药用量零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畜禽废污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废污综合利用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畜禽废污治理与综合利用的长效体制;另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可利用、可复制的综合利用模式,减少农业污染源。三是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补偿机制,减少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阻力,适当合理地对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补偿与奖励。四是不断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应用水平,加大农业科技资源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等农业创新要素向绿色农业领域聚集,重点突破节本高效的关键性农业技术。

(四)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但小农户的分散性经营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会促进小农户节本增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推动资源要素聚集于社会化服务,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和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鼓励多元化服务主体融合发展,一般可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分为:农业专业或综合性服务公司、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村级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大户,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三是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依托,在农户等经营主体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该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力度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关键性作用。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科学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首先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构建以农业科技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加快成果转化;最后,培养新型农业创新人才,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三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打破地域、部门、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

(六)走农业产业特色化、精细化道路,全面推进品牌兴农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农业产业特色化、精细化的道路。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以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基础,不断深挖农业特色资源,同时要防止特色农业的过度性开发,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培育特色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色农业生产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培育一批特色农业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交易效率。三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特色农业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减低农业生产成本。

(七)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引导各类资源向乡村汇聚。一是放宽对工商资本下乡的限制,鼓励城镇工商资本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但是也要坚持保护农民利益。二是鼓励市民下乡、乡贤返乡,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各种“藩篱”,引导支持一批乡贤能人回乡创业,鼓励一批乡贤能人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要为乡贤返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村镇部门为乡贤回归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一方面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挖掘土地要素潜能;另一方面,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种方式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八)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联合体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应努力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高质量农业产业联合体。一是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能够充分获得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构建产业联合体在借助市场力量的同时,必须顺应民意,尊重农民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二是在不断完善“公司+农户”机制的同时,要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同时要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构建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多种主体、多种要素深入融合,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起来打造农业产业的利益共同体。

相关阅读

评论

新闻排行榜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