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尤其是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进而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三产融合,要有正确的理解。第一,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地选择的融合的模式不一样。有一产主导型、二产主导型、三产主导型,要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不可千篇一律;第二,可以是一二融合、一三融合,也可以是二三融合,或者是一二三融合。融合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第三,三产融合,不能单纯理解为单一经营主体在一产基础上拉长其二三产业链条。不同经营主体按照专业化分工生产经营选择自身环节,进行融合,更能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推进“产业振兴”,要通过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公司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服务主体配套,扩大生产规模和服务规模,提高其规模经济效益。大户、家庭农场主要是种养,龙头企业主要是加工、流通,合作社既可以是种养、也可以从事加工流通,乃至于服务等业务;经营主体要侧重于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的生产经营,但大户、家庭农场的规模要适度。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要在加强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建设基础上,加大市场化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
推进“产业振兴”,要通过科技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减少其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真正实现农业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的技术创新重点要放到产品品质、口味、卫生安全性,以及精致化、高档化、个性化上面来,放到加工、储存、保鲜、流通、营销服务技术上来,放到机械代替人工作业上来;技术推广服务要放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有效运行机制上来。
推进“产业振兴”,要通过“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企业家的培育,依靠其知识资本嫁接农业农村物质资本,独立、创造、有效的经营管理企业,进而提高农业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企业家,主要来源于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负责人、乡村干部、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工、城市工商业者下乡创业者等多种途径。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是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的关键。农业企业家的培育,要侧重于:深耕农业农村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和风险担当的意识,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掌握,乡村自然、经济、人力、社会资源等乡土资本的整合能力,农产品市场分析、策划和营销技能等方面。
推进“产业振兴”,要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府有效服务保障。农地流转中,政府应该是“守夜人”,而不是直接干预者;经营主体配套设施用地,政府要确保及时足额提供;财政支持要改变项目资金直接支持企业的做法,重点用于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要建立风险基金,支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要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各类技术、信息、价格等市场服务;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确保企业产品健康无害。
(作者徐金海系江苏人大网特约评论员,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